《明史》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六



太祖為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儒士郭之章、劉仲服為參謀。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居無何,友諒帥舟師六十萬圍洪都。文正數摧其鋒,堅守八十有五日,城壞復完者數十丈。友諒旁掠吉安、臨江,俘其守將徇城下,不為動。太祖親帥兵來援,友諒乃解去,與太祖相拒於彭蠡。友諒掠糧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糧道絕,友諒遂敗。復遣何文輝等討平未附州縣。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太祖還京,告廟飲至,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甚厚。念文正前言知大體,錫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無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衛可達奪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飲冰奏其驕侈觖望,太祖遣使詰責。文正懼,飲冰益言其有異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天上倉卒出迎,太祖數曰:“汝何為者?”遂載與俱歸,欲竟其事。高后力解之曰:“兒特性剛耳,無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幾卒。飲冰亦以他事伏誅。

文正之被謫也,守謙甫四歲,太祖撫其頂曰:“兒無恐,爾父倍訓教,貽我憂,我終不以爾父故廢爾。”育之宮中。守謙幼名鐵柱,吳元年以諸子命名告廟,更名煒。洪武三年更名守謙,封靖江王。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命耆儒趙壎為長史傅之。既長,之藩桂林。桂林有元順帝潛邸,改為王宮,上表謝。太祖敕其從臣曰:“從孫幼而遠鎮西南,其善導之。”守謙知書,而好比群小,粵人怨咨。召還,戒諭之。守謙作詩怨望。帝怒,廢為庶人。居鳳陽七年,復其爵。徙鎮雲南,使其妃弟徐溥同往,賜書戒飭,語極摯切。守謙暴橫如故。召還,使再居鳳陽。復以強取牧馬,錮之京師。二十五年卒。子贊儀幼,命為世子。

三十年春遣省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王,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還自山東,使知親親之義,熟山川險易,習勞苦。贊儀恭慎好學。永樂元年復之國桂林,使蕭用道為長史。用道善輔導,贊儀亦敬禮之。六年薨,謚曰悼僖。

子莊簡王佐敬嗣。初給銀印,宣德中,改用金塗。正統初,與其弟奉國將軍佐敏相訐奏,語連大學士楊榮。帝怒,戍其使人。成化五年薨。子相承先卒,孫昭和王規裕嗣,弘治二年薨。子端懿王約麒嗣,以孝謹聞。正德十一年薨。子安肅王經扶嗣,好學有儉德,嘗為《敬義箴》。嘉靖四年薨。子恭惠王邦薴嗣,與巡按御史徐南金相訐奏。奪祿米,罪其官校。隆慶六年薨。子康僖王任昌嗣,萬曆十年薨。子溫裕王履燾嗣,二十年薨。無子,從父憲定王任晟嗣,三十八年薨。子榮穆王履祜嗣,薨。子亨嘉嗣。李自成陷京師後,自稱監國於廣西,為巡撫瞿式耜所誅。時唐王聿鍵在福建,奏捷焉。

興宗五子。後常氏生虞懷王雄英、吳王允熥。呂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虞懷王雄英,興宗長子,太祖嫡長孫也。洪武十五年五月薨。年八歲。追加封謚。

吳王允熥,興宗第三子。建文元年封國杭州,未之藩。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衡王允熞,興宗第四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為懷恩王,居建昌。與允通俱召還,錮鳳陽,先後卒。

徐王允熙,興宗第五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為敷惠王,隨母呂太后居懿文陵。永樂二年下詔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謚曰哀簡。

惠帝二子。俱馬後生。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遂請於太后,命內臣牛玉往出之。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