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尹昌隆 耿通(陳諤) 戴綸(林長懋) 陳祚(郭循) 劉球(子鉞釪)陳鑒(何觀) 鍾同(孟玘 楊集) 章綸(子玄應) 廖莊 倪敬(盛灊等) 楊瑄(子源 盛顒等)

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洪武中進士及第。授修撰,改監察御史。

惠帝初即位,視朝晏。昌隆疏諫曰:“高皇帝雞鳴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臨百官,故能庶績鹹熙,天下乂安。陛下嗣守大業,宜追繩祖武,兢兢業業,憂勤萬幾。今乃即於晏安,日上數刻,猶未臨朝。群臣宿衛,疲於伺候,曠職廢業,上下懈弛。播之天下,傳之四裔,非社稷福也。”帝曰:“昌隆言切直,禮部其宣示天下,使知朕過。”未幾,以地震上言,謫福寧知縣。燕兵既逼,昌隆以北來奏章動引周公輔成王為詞,勸帝罷兵,許王入朝。設有蹉跌,便舉位讓之。若沈吟不斷,進退失據,將求為丹徒布衣且不可得。成祖入京師,昌隆名在奸臣中。以前奏貸死,命傅世子於北平。

永樂二年冊世子為皇太子,擢昌隆左春坊左中允。隨事匡諫,太子甚重之。解縉之黜,同日改昌隆禮部主事。尚書呂震方用事,性刻忮。當其獨處精思,以手指刮眉尾,則必有密謀深計。官屬相戒,無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託宮僚,陰欲樹結,潛蓄無君心。逮下獄。尋遇赦復官。父憂起復。謁震,震溫言接之。入理前奏,復下錦衣衛獄,籍其家。帝凡巡幸,下詔獄者率輿以從,謂之隨駕重囚,昌隆與焉。

後數年,谷王謀反事發。以王前奏昌隆為長史,坐以同謀,詔公卿雜問。昌隆辯不已,震折之。獄具,置極刑死,夷其族。後震病且死,號呼“尹相”,言見昌隆守欲殺之雲。

耿通,齊東人。洪武中舉於鄉。授襄陽教授。永樂初,擢刑科給事中,歷左右給事。剛直敢言。嘗劾都御史陳瑛、御史袁綱、覃珩朋比為蒙蔽,構陷無辜,綱、珩已下獄,瑛長官,不宜獨宥。又言:驍騎諸衛倉壞,工部侍郎陳壽不預修,糧至無所受,多損耗病民;工部尚書宋禮不恤下,匠役滿,不即遣歸,多至失所。瑛等皆被鐫責。當是時,給事中敢言者,通與陳諤。舉朝憚其風采。久之,擢大理寺右丞。

帝北巡,太子監國。漢王高煦謀奪嫡,陰結帝左右為讒間,宮僚多得罪者。監國所行事,率多更置。通從容諫帝:“太子事無大過誤,可無更也。”數言之,帝不悅。十年秋,有言通受請託故出人罪者。帝震怒,命都察院會文武大臣鞫之午門,曰:“必殺通無赦。”群臣如旨,當通罪斬。帝曰:“失出,細故耳,通為東宮關說,壞祖法,離間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極刑。”廷臣不敢爭,竟論奸黨,磔死。

陳諤,字克忠,番愚人。永樂中,以鄉舉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劾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鍾。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見,呼為“大聲秀才”。嘗言事忤旨,命坎瘞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適駕至,問為誰。諤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憐之,命復官。

歷任順天府尹,政尚嚴鷙。執政忌之,出為湖廣按察使。改山西,坐事落職。仁宗即位,遇赦當還故官。帝以諤前在湖廣頗摭楚王細故,謫海鹽知縣。遷荊王長史,為王府所厭苦。宣德三年遷鎮江同知。致仕歸,卒。

戴綸,高密人。永樂中,自昌邑訓導擢禮科給事中,與編修林長懋俱侍皇太孫說書。歷中允、諭德。仁宗即位,太孫為太子,遷洗馬,仍侍講讀。始成祖命太孫習武事,太孫亦雅好之,時出騎射。綸與長懋以太孫春秋方富,不宜荒學問而事游畋,時時進諫。綸又具疏為帝言之。他日,太孫侍,帝問:“宮臣相得者誰也?”太孫以綸對。因出綸奏付之,太孫由此怨綸。

長懋者,莆田人。以鄉薦歷青州教授,擢編修。仁宗初,進中允。為人剛嚴,累進直言,與綸善。

宣宗即位,加恩宮僚,擢綸兵部侍郎。頃之,復以諫獵忤旨,命參贊交阯軍務。而長懋自南京來,後至,亦出為鬱林知州。無何,坐怨望,並逮至京,下錦衣衛獄。帝臨鞫之,綸抗辯,觸帝怒,立箠死,籍其家。諸父河南知府賢、太僕寺卿希文皆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