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十五 志第一



畢,一十六度三十四分。 一十三度五十八分。

參,二十四分。 一度二十一分。

觜,一十一度二十四分。 一十一度三十三分。

井,三十二度四十九分。 三十度二十五分。

鬼,二度二十一分。 五度三十分。

柳,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六度零六分。

星,五度四十八分。 八度二十三分。

張,一十七度一十九分。 一十八度零四分。

翼,二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七度。

軫,一十五度三十分。 一十三度零三分。

▲黃赤宮界

十二宮之名見於《爾雅》,大抵皆依星宿而定。(如婁、奎為降婁,心為大火,朱鳥七宿為鶉首、鶉尾之類。)故宮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宮,由來尚矣。唐以後始用歲差,然亦天自為天,歲自為歲,宮與星仍舊不易。西洋之法,以中氣過宮,(如日躔冬至,即為星紀宮之類。)而恆星既有歲進之差,於是宮無定宿,而宿可以遞居各宮,此變古法之大端也。茲以崇禎元年各宿交宮之黃赤度,分列於左方,以志權輿雲。

赤道交宮宿度 黃道交宮宿度

箕,三度零七分,入星紀。 箕,四度一十七分,入星紀。

斗,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入玄枵。 牛,一度零六分,入玄枵。

危,三度一十九分,入娵訾。 危,一度四十七分,入娵訾。

壁,一度二十六分,入降婁。 室,一十一度四十分,入降婁。

婁,六度二十八分,入大梁。 婁,一度一十四分,入大梁。

昴,八度三十九分,入實沈。 昴,五度一十三分,入實沈。

觜,一十一度一十七分,入鶉首。 觜,一十一度二十五分,入鶉首。

井,二十九度五十三分,入鶉火。 井,二十九度五十二分,入鶉火。

張,六度五十一分,入鶉尾。 星,七度五十一分,入鶉尾。

翼,一十九度三十二分,入壽星。 翼,一十一度二十四分,入壽星。

亢,一度五十分,入大火。 亢,初度四十六分,入大火。

心,初度二十二分,入析木。 房,二度一十二分,入析木。

▲儀象

璇璣玉衡為儀象之權輿,然不見用於三代。《周禮》有圭表、壺漏,而無璣衡,其制遂不可考。漢人創造渾天儀,謂即璣衡遺制,其或然歟。厥後代有製作。大抵以六合、三辰、四游、重環湊合者,謂之渾天儀;以實體圓球,繪黃赤經緯度,或綴以星宿者,謂之渾天象。其制雖有詳略,要亦青藍之別也。外此則圭表、壺漏而已。迨元作簡儀、仰儀、窺幾、景符之屬,制器始精詳矣。

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洪武十七年,造觀星盤。十八年,設觀象台於雞鳴山。二十四年,鑄渾天儀。正統二年,行在欽天監正皇甫仲和奏言:“南京觀象台設渾天儀、簡儀、圭表以窺測七政行度,而北京乃止於齊化門城上觀測,未有儀象。乞令本監官往南京,用木做造,挈赴北京,以較驗北極出地高下,然後用銅別鑄,庶幾占測有憑。”從之。明年冬,乃鑄銅渾天儀、簡儀於北京。御製《觀天器銘》。其詞曰:“粵古大聖,體天施治,敬天以心,觀天以器。厥器伊何?璇璣玉衡。璣象天體,衡審天行。歷世代更,垂四千祀,沿制有作,其制寢備。即器而觀,六合外儀,陽經陰緯,方位可稽。中儀三辰,黃赤二道,日月暨星,運行可考。內儀四游,橫簫中貫,南北東西,低昂鏇轉。簡儀之作,爰代璣衡,制約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渾象,反而觀諸,上規下矩,度數方隅。別有直表,其崇八尺,分至氣序,考景鹹得。縣象在天,制器在人,測驗推步,靡忒毫分。昔作今述,為制彌工,既明且悉,用將無窮。惟天勤民,事天首務,民不失寧,天其予顧。政純於仁,天道以正,勒銘斯器,以勵予敬。”十一年,監臣言:“簡儀未刻度數,且地基卑下,窺測日星,為四面台宇所蔽。圭表置露台,光皆四散,影無定則。壺漏屋低,夜天池促,難以注水調品時刻。請更如法修造。”報可。明年冬,監正彭德清又言:“北京北極出地度、太陽出入時刻與南京不同,冬夏晝長夜短亦異。今宮禁及官府漏箭皆南京舊式,不可用。”有旨,令內官監改造。景泰六年又造內觀象台簡儀及銅壺。成化中,尚書周洪謨復請造璇璣玉衡,憲宗令自製以進。十四年,監臣請修晷影堂,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