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樂至(州南少西。成化元年七月置,屬州。正德九年改屬簡州。嘉靖元年四月還屬。有鹽井。)

眉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東有蟆頤山,西面臨江,下為蟆頤津。南有峨眉山。東有玻璃江,即大江也。南有思濛江,西南有金流江,一名難江,下流俱入大江。東南有魚耶鎮巡檢司。)北距布政司百八十里。領縣三:

彭山(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彭亡山,亦曰平無山,俗呼為平模山。北有天社山。南有打鼻山。東北濱大江,內江自雙流縣流入焉,即牧馬川也,合流而南,亦曰武陽江,江中有鼓樓灘。又有赤水,亦自東北流入大江。)

丹稜(州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來屬。東南有青衣水,源出盧山縣,流經此,下流至嘉定州入大江。)

青神(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還屬。西有熊耳山,青衣水經其下。又東有大江。東南有松柏灘。東有犁頭灣巡檢司。)

邛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西有古城山,產鐵。又東南有銅官山,產銅。西有相台山,下有火井,又有鹽井。南有邛水,自雅州流入,至新津縣入大江。南有夾門關巡檢司。西有火井壩巡檢司。後移於州南二十五里。)東北距布政司三百里。領縣二:

大邑(州北少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邛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月還屬。西北有鶴鳴山,與崇慶州界。東有牙江,下流入邛水。)

蒲江(州東南。元省入州。洪武六年十二月復置,屬嘉定府。成化十九年二月還屬。南有蒲水,源出名山縣,流經此,東入邛州界。西有雙路巡檢司。)

嘉定州(元嘉定府路。)洪武四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龍游縣省入,直隸布政司。(東有三龜山。又有九頂山。大江在城東,亦曰通江。又西有陽江,即大渡河,自峨眉縣流入,經城東烏尤山下,合於大江。又西南有青衣水,至城西雙湖,與陽江合。東南有金石井巡檢司,後廢。)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領縣六:

峨眉(州西。西南有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羅目江出焉。陽江在縣南,自黎州所夷界流入,與羅目江合。又西南有中鎮巡檢司,後徙治大圍山。又有土地關,接蠻界。)

夾江(州西北。西有青衣水,又有洪雅川,合焉。)

洪雅(州西北。元省入夾江。成化十八年五月復置。西北有青衣水。西有洪雅川。又有竹箐山巡檢司。)

犍為(州東南。舊治玉津鎮。今治懲非鎮,洪武中徙此。東有大江。東北有四望溪流入焉。有四望溪口巡檢司。又北有石馬關巡檢司。)

榮(州東。本榮州。洪武六年十二月置。九年四月降為縣。東有榮川水,有瓮溪關、飛水關,俱洪武間置。又有大坪隘口,成化十二年八月置。)

威遠(州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榮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瀘州(元屬重慶路。)洪武六年直隸四川行省。九年直隸布政司。(舊治在州東茜草壩。洪武中徙此。城西有寶山。西南有方山。大江在東,一名瀘江,又名汶江,資水自州北來合焉,亦曰中江。又有瀘州衛,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於州城,成化四年四月徙於州西南之渡船鋪。南有石棚鎮、北有李市鎮二巡檢司。又有江門、水流崖、洞掃等關堡,俱成化四年四月置。又南有龍透關,崇禎間修築。)西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領縣三:

納溪(州西南。北濱大江,城西有納溪水,自蕃部西南流合焉。有納溪口巡檢司。南有倒馬關、石虎關,俱通雲南、交址路。)

江安(州西少南。北濱大江,有綿水西南流入之,謂之綿水口。又南有淯溪,又有涇灘,俱流合於綿水。有板橋巡檢司。)

合江(州東少北。舊治在神臂山南。洪武初徙安樂山之麓,即今治也。又南有榕山,俗名容子山。北濱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因謂之合江。又南有安樂溪,西北流入江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