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


兵部侍郎廖平 刑部侍郎金焦 編修趙天泰、程濟 檢討程亨 按察使王艮 參政蔡運 刑部郎中梁田玉 監察御史葉希賢 中書舍人梁良玉、梁中節、宋和、郭節 刑部司務馮俊≌蚋牛景先、王資、楊應能、劉仲 翰林待詔鄭洽 欽天監正王之臣 徐王府賓輔史彬 太監周恕楊應能、葉希賢等見帝,尚俯伏稱臣。建文帝道:“我已為僧,此後應以師弟相稱,不必行君臣禮了。”諸臣涕泣應諾。廖平道:“大家隨師出走,原是一片誠心,但隨行不必多人,更不可多人,就中無家室牽累,並有膂力可以護衛,方可隨師左右,至多不過五人,余俱遙為應援,可好么?”建文帝點首稱善。於是席地環坐,由王昇呈進夜膳,草草食畢。比御廚珍饈何如?當約定楊應能、葉希賢、程濟三人,日隨帝側。應能、希賢稱比邱,濟稱道人,馮俊⒐節、宋和、趙天泰、牛景先、王之臣六人,往來道路,給運衣食。六人俱隱姓埋名,改號稱呼。餘十數人分住各處,由帝順便寓居。帝復與諸人計議道:“我留此不便,不如遠去滇南,依西平侯沐晟。”史彬道:“大家勢盛,耳目眾多,況新主意尚未釋,倘或告密,轉足滋害,不如往來名勝,東西南北,皆可為家,何必定去雲南?”帝隨口作答,是夜便寄宿館中。天將曉,帝足痛不能行,當由史彬、牛景先兩人,步至中河橋,覓舟往載。適有一艇到來,舟子系吳江人,與史彬同籍。彬頗相識,問明來意,系由彬家差遣,來探訊息。彬大喜,反報建文帝,願奉帝至家暫避。帝遂出觀駕舟,同行為葉、楊、程、牛、馮、宋、史七人,余俱作別,訂後會期。及舟至吳江,彬奉帝還家,居室西偏曰清遠軒,帝改名水月觀。親筆書額,字作篆文。越數日,諸臣復至,相聚五晝夜。帝命歸省。至燕王即位,削奪逃亡諸臣官銜,並命禮部行文,追繳先時誥敕。蘇州府遣吳江邑丞鞏德,至史彬家索取誥敕等件,彬與相見,鞏德謂,建文皇帝聞在君家,是否屬實?彬答言未至,鞏德微哂而去。建文帝聞著此信,知難久住,遂與楊、葉兩比邱,及程道人,別了史彬,決計往雲南去了。建文帝好文章,善作詩歌,曾記他道出貴州,嘗題詩壁間,留有二律云: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沈。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
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烏早晚朝。
建文去國,京中作何情狀,且待下回表明。

燕王渡淮,南京已不可守,此時除議和外,幾無別法。然野心勃勃如燕王,豈肯就此議和,解甲歸去?郡主之遣,諸王之行,益令燕王藐視。至若李景隆、茹瑺輩、伏地乞憐,更為國羞,尚何益乎?至金川門啟,大內自焚,乃有建文出亡之說,紅篋留貽,君臣祝髮,事屬怪誕不經,豈太祖果有先覺,預為乃孫計耶?或謂由青田劉基之預謀。考之正史,基亦無甚奇蹟,不過建文出亡,剃度為僧,未必無據。就王鏊、陸樹聲、薛應旗、鄭曉、朱國楨諸人,所載各書,皆歷歷可稽。即有舛訛,亦未必盡由附會,惟紅篋事或屬諸子虛耳。乃祖以僧而帝,乃孫由帝而僧,往復循環,殆亦明史中一大異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