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


邱福 淇國公 朱能 成國公 張武 成陽侯 陳珪 泰寧侯 鄭亨 武安侯 孟善 保全侯 火真 同安侯 顧成 鎮遠侯 王忠靖安侯 王聰 武成侯 徐忠 永康侯 張信 隆平侯 李遠 安平侯 鄭亮 成安侯 房寬 思恩侯 王寧 永春侯 徐祥 興安伯 徐理武康伯 李浚 襄城伯 張輔 信安伯 唐雲 新昌伯 譚忠 新寧伯 孫岩 應成伯 房勝 富昌伯 趙彝 忻城伯 陳旭 雲陽伯 劉才廣恩伯 王佐 順昌伯 茹瑺 忠誠伯 陳瑄 平江伯
前此戰死將士,盡行追封。周、齊、代、岷四王,統復原爵,各令歸國。谷王橞以開門功,厚加賞賜,改封長沙。惟寧王權被誘入關,曾由成祖面許,事成後當平分天下。及成祖即位,擱置不提,但把他留住京師。想是貴人善忘。寧王權也不敢爭約,只因大寧殘破,勢無可歸,乃上書乞徙封蘇州。成祖不許,權復乞徙封錢塘,又不許。兩地逼近南京,所以成祖不許。寧王屢不得請,竟屏去從兵,只與老中官數人,偕往南昌,臥病城樓,久不還京。成祖乃把南昌封他,就布政司署為王邸,瓴甋規制,一無所更。權亦自是韜晦,惟構精廬一區,讀書鼓琴,不問外事,才得保全性命。總算明哲保身。
成祖立妃徐氏為皇后,後系徐達長女,幼貞靜,好讀書,冊妃後,孝事高皇后。高皇后崩,後蔬食三年。至靖難兵起,世子高熾居守,一切部署,多由後悉心規畫。及立為皇后,上言:“南北戰爭,兵民疲敝,此後宜大加休息,所有賢才,皆高皇帝所遺,可用即用,不問新舊。”成祖深為嘉納。當追封徐增壽時,後又力言椒房至戚,不應加封,成祖不從,竟封定國公,命子景昌襲爵。後聞命,以意所未願,竟不致謝。悍如成祖,有此賢后,也是難得。成祖也不加詰責。惟成祖三子,統系後出,後位既定,應立太子,高煦從戰有功,不免自負,意圖奪嫡,暗中運動淇國公邱福,駙馬王寧,密白成祖,請立高煦。成祖亦以高煦類己,有意立儲,獨兵部尚書金忠,力持不可。金忠由道衍所薦,隨軍占卜,迭有奇驗,應二十一回。至是已任職兵部,恰援古今廢嫡立庶諸禍端,侃侃直陳,毫不少諱。守經立說,不得目為江湖人物。成祖頗信任金忠,因此左右為難,不能驟決。是時北平已改稱北京,設順天府,仍命世子高熾居守。高煦隨侍南京,設謀愈亟。金忠知不利太子,嘗與解縉、黃淮等,說及此事,共任調護。會成祖以建儲事宜,問及解縉。解縉應聲道:“皇長子仁孝性成,天下歸心,請陛下勿疑!”成祖不答。縉又頓首道:“皇長子且不必論,陛下寧不顧及好聖孫么?”原來成祖已有長孫,名叫瞻基,系世子高熾妃張氏所生。分娩前夕,成祖曾夢見太祖,授以大圭,鐫有“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大字,成祖以為瑞徵。既而彌月,成祖抱兒注視,謂此兒英氣滿面,足符夢兆,以此甚為鍾愛。及成祖得國,瞻基年已十齡,嗜書好誦,智識傑出,成祖又譽不絕口。解縉察知已久,遂提及長孫瞻基,默望感動主心,可謂善諫。成祖果為所動,惟尚不能決定。隔了數日,成祖出一虎彪圖,命廷臣應制陳詩。彪為虎子,圖中一虎數彪,狀甚親昵,解縉見圖,援筆立就,呈上成祖。成祖瞧著,乃是一首五絕,其詩道: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瞧畢,不禁暗暗感嘆。究竟世子得立與否,且看下回續表。

方孝孺一迂儒耳,觀其為建文立謀,無一可用,亦無一成功。至拒絕草詔,猶不失為忠臣,然一死已足謝故主,何必激動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試問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歸於盡乎?燕王任情屠戮,考諸歷史,即暴如桀紂,亦不至若是之甚。一代忠臣義士,凌夷殆盡,而懿親如徐輝祖、梅殷,亦不肯輕輕放鬆,甚至兄嫂之尊,亦視若仇讎,貶死侮生,不顧後議。惟於黨惡諸臣,則不問是非,悉加封賞,翹首天閽,胡為使此陰賊險狠之叛王,得享其成耶?本回詳敘死難諸臣,旌之也。歷敘封賞諸臣,愧之也。後文立儲一段,幾又啟骨肉相爭之禍,微金忠、解縉之力諫,則喋血蕭牆,燕王將及身見之矣。不令燕王得見此禍,吾猶恨天譴之未及也。昭昭者天,夢夢者亦天,讀此回令人感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