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


庸材也欲逞強梁,暴骨揚灰枉自傷。
莫向釜中悲煮豆,追原禍始是文皇。
高煦炙死,諸子皆誅,還有趙王高燧,亦被嫌疑,是否能保全性命,且看下回敘明。

仁宗在位,不過一年,而任賢愛民,善不勝書。史稱天假之年,俾其涵濡休養,則德化之盛,應與漢文景比隆,是仁宗固不愧為仁也。惟信用宦官山壽,召還黃福釀成交趾之亂,不無微憾,然亦為安邊息民起見,因為撫之一字所誤,仁有餘而智不足,略跡原心,其尚堪共諒歟。高煦不道,竟欲上效乃父,藉口除奸,幸宣宗從諫如流,決意親征,六師一至,煦即失措,出城乞降,席藁待罪,彼才智不逮成祖,而君非建文,臣非齊黃,多見其速斃已也。厥後銅缸燃炭,身首成灰,何莫非煦之自取乎?明有仁宣,足與言守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