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


從揚州行抵清江浦,重幸太監張陽家,設宴張燈,征歌選色,君臣共樂,接連三日。武宗問張陽道:“朕過泛光湖,觀魚自適,頗足快意,清江浦是著名水鄉,諒亦有湖沼大澤,足以取魚。”張陽奏對道:“此間有一積水池,是匯集澗溪各流,水勢甚深,魚族繁衍,或者可以布網呢。”武宗喜道:“你可先去預備網罟,朕擇明日觀漁。”張陽領旨,即去辦就。到第二日,武宗帶著侍從,即往積水池濱,瞧將過去,層山百疊,古木千章,環抱一沼,頗似洞壑清幽,別具一種雅致。武宗語張陽道:“這池占地不多,頗覺幽靜,但欲取魚,不能駕駛大船,只好用著漁舟呢。”張陽道:“池中本有小舟,可以取用。”武宗道:“在哪裡?”張陽道:“多泊在外面蘆葦中。”武宗道:“知道了。”當下舍陸登舟,行不一里,果見兩岸蒙茸,泊有漁船。武宗命侍從等,各駕小舟,四散捕魚。武宗瞧了一會,不覺興發,也擬改乘漁船,親自捕魚。張陽道:“聖上不便親狎波濤。”武宗道:“怕甚么?”遂仗著威武,躍登小舟,有太監四名,隨著下船。二太監划槳,二太監布網,漸漸的盪入中流。那水中適有白魚一尾,銀鱗燦爛,曄曄生光,武宗道:“這魚可愛,何不捕了它去?”二太監領命張網,偏偏這魚兒刁滑得很,不肯投網,網到東,魚過西,網到西,魚過東,網來網去,總不能取。武宗懊恨起來,竟從舟中取出魚叉,親自試投,不防用力太猛,船勢一側,撲鼕撲鼕數聲,都跌落水中去了。小子有詩詠道:
千金之子不垂堂,況復宸躬系萬方。
失足幾成千古恨,觀魚禍更甚如棠。
未知武宗性命如何,且至下回續詳。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孔子所謂我戰必克是也。王守仁甫立大功,即遭疑謗,幸能通變達機,方得免咎。至忠、泰校射,獨令試技,夫身為大將,寧必親執弓刀,與人角逐,諸葛公羽扇綸巾,羊叔子輕裘緩帶,後世且盛稱之,何疑於守仁?然此可為知者言,難與俗人道也。迨迭發三矢,無不中彀,宵小庶無所藉口矣,此文事武備之所以不容偏廢也。武宗任情游幸,偏愛漁獵,泛光湖觀魚,尚嫌未足,積水池捕魚,且欲親試,豈得魚數尾,便足為威武大將軍耶?未懍馮河之戒,幾占滅頂之凶,假令無王守仁之先平叛逆,而欲借張忠、許泰輩隨駕親征,其不蹈建文之覆轍者鮮矣。然則武宗不覆於鄱陽湖,僅溺於積水池,受驚成疾,返殂豹房,其猶為幸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