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舍田橫自剄


 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為衡山王。項羽侵奪之,降為番君,今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諸郡,立番君芮為長沙王,欽哉惟命!吳芮傳國最久,故特錄此詔。
故粵王無諸,越勾踐後,姓騶氏。世奉越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無諸身率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勿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以酬王庸。此詔並錄,為後文閩越不靖張本。
是時諸侯王受地分封,總計八國,就是楚韓淮南梁趙燕及長沙閩粵二王。此外仍為郡縣,各置守吏,如秦制相同,漢王命諸侯王皆罷兵歸國,所有部下士卒,除量能授職外,亦俱遣令還家,本身免輸戶賦。一面啟蹕入洛,即以洛陽為國都。特派大臣赴櫟陽奉迎太公呂后及太子盈,又遣使至沛邑故里,召入次兄劉仲,從子劉信,並同父異母的少弟劉交。想是太公繼室所生。還有微時外婦曹氏,暨定陶人戚氏父女,亦乘便接入。曹女生子名肥,戚女生子名如意,當然挈同至都。曹氏見第十一回,戚氏見第二十四回。父子兄弟,妻妾子侄,陸續到齊,歡聚皇宮,沒一個不喜出望外,額手稱慶,漢帝亦樂不勝言。看官聽說!漢帝後來廟號叫做高皇帝,並因他為漢朝始祖,就稱為漢高祖,史家統是這般紀述,小子此後敘錄,也沿例呼為漢高祖了。特筆提清。
高祖既平定海內,籌畫政治,卻也忙亂了好幾月。由春及夏,諸事粗有頭緒,方得少閒,因就洛陽南宮,大開筵宴,遍召群臣入內,一同會飲。酒行數巡,高祖乃對眾宣言道:“列侯諸將,佐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會,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問答,不必忌諱。朕卻有一問,朕何故得有天下?項氏何故致失天下?”當有兩人起座,同聲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項羽的寬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為封賞,能與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項羽妒賢忌能,多疑好猜,戰勝不賞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體,乃失天下,這便是得失的辨別呢。”高祖聽了,瞧著兩人,乃是高起王陵,便笑說道:“公等知一不知二,據我想來,得失原因,須從用人上立說。試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運餉至軍,源源不絕,我不如蕭何,統百萬兵士,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人系當今豪傑,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項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為我所滅了!”群臣聞言,各下座拜伏,稱為至言。高祖大悅,又令大眾歸座,續飲多時,興盡始散。
過了數日,有人入報高祖,說是故齊王田橫,避匿海島,有徒黨五百餘人,一同居住。高祖不免加憂,即派朝臣,齎了詔書,前往招安。橫自被灌嬰擊敗,投奔彭越,見第三十回。留居月余,聞越起兵從漢,自恐被禍,因潛身奔赴東海,尋得一個島嶼,作為枝棲。他本來疏財好士,廣結豪俠,此次投奔海島,有同時隨行的,有聞風趨集的,因此人數得五百有餘。及漢使到了島中,交付詔書,由橫閱畢,便向漢使說道:“我前時曾烹酈食其,今雖蒙天子赦罪,召令入都,但聞食其弟酈商,方為上將,怎肯不為兄報仇?因此不敢奉詔。”漢使聽說,當即告辭,還都復命。高祖道:“這有何妨?橫亦不免多慮,”因召入衛尉酈商,當面囑咐道:“齊王田橫,將要來朝,汝不得懷著兄仇,私下陷害!如若有違,罪當夷族。”酈商心雖不服,但未敢辯駁,只好應聲退出。高祖再遣原使召橫,叫他不必憂懼,且令傳諭道:“田橫來,大可封王,小亦封侯,倘再違詔不至,朕將發兵加誅,毋貽後悔!”這數語傳入橫耳,橫不得已隨使動身,徒黨五百餘人,俱請相從。橫與語道:“我非不願與諸君同行,惟人數過多,反招疑忌,不如留居此地,聽候訊息。我若入都受封,自當來召諸君。”大眾乃止。橫但與門客二人,同了漢使,航海登岸,乘馹赴都。行至屍鄉驛,距洛陽約三十里,橫顧語漢使道:“人臣入朝天子,應該沐浴表誠,此處幸有驛舍,可許我就館洗沐否?”漢使不料他有別意,當然應諾,遂入驛小憩,聽令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