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五十五



二十三年,命直尚書房,累遷禮部侍郎。二十八年,授尚書。三十二年,坐事,上責其不稱職,奪官,留世職,仍直尚書房。三十七年,以病乞休。四十七年,卒。

顧八代直尚書房時,世宗從受學;及卒,貧無以斂,世宗親臨奠,為經紀其喪。雍正四年,詔復官,加太傅,予祭葬,諡文端,又以其貧,賜其家白金萬。八年,建賢良祠京師,諭滿洲大臣當入祀者五人,大學士圖海、都統賚塔,次即顧八代,及尚書瑪爾漢、齊蘇勒。

子顧儼,襲世職,自參領官至副都統。孫顧琮,自有傳。

瑪爾漢,兆佳氏,滿洲正白旗人。順治十一年,翻譯舉人,授工部七品筆帖式,累遷刑部員外郎。

康熙十三年,陝西提督王輔臣叛應吳三桂,上命揚威將軍阿密達自江寧移師討之,瑪爾漢以署驍騎參領從。十四年,與副都統鄂克濟哈、穆舒琿等自涇州進兵,屢破壘,斬級數百,克寧州。十五年,大將軍圖海督兵圍平涼,輔臣降,瑪爾漢還京師。圖海請調涼州、寧夏、固原諸鎮兵進攻興安、漢中,上命副都統吳丹及瑪爾漢赴諸鎮料理徵發,兼詢緩急機宜。甘肅提督張勇請緩師,上命圖海固守鳳翔、秦州諸要隘,分兵授征南將軍穆占下湖廣,命瑪爾漢從。十七年,授御史。

十九年,穆占師進貴州,二十年,師進雲南,瑪爾漢皆在行間,得功牌十二。雲南平,師還,追論征湖南不力援永興,致損將士,奪功牌九。二十一年,命巡視河東鹽政。御史許承宣、羅秉倫劾山西巡撫圖克善令平陽屬十三州縣增報鹽丁加課累民,下巡撫穆爾賽會瑪爾漢覈實,請免虛報一萬七千餘丁。二十五年,以按治歸化城都統固穆德不實,吏議左遷。二十六年,授理藩院司務。從大學士索額圖等使鄂羅斯定邊界,辭辨明析,鄂羅斯人折服。事聞,聖祖嘉其能。尋遷戶部郎中。三十三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再遷兵部侍郎。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命瑪爾漢駐土木董理驛站,以送軍馬羸,吏議奪官,命寬之。

三十八年,遷左都御史。再遷兵部尚書,充經筵講官、議政大臣。四十三年,歲飢,流民就食京師。命與內大臣佟國維、明珠、阿密達等監賑。四十六年,調吏部。四十八年,以老病乞休。五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上遣內大臣臨奠,賜祭葬。雍正八年,世宗諭獎瑪爾漢謹慎忠厚,事聖祖宣力多年,完名引退,贈太子太傅。賢良祠成,命入祀。乾隆元年,高宗命追謚恭勤。

田六善,字兼山,山西陽城人。順治三年進士,授河南太康知縣,時當兵後,勞來安集。九年,巡撫吳景道疏薦才守兼優,遷戶部主事,監臨清關,復監鳳陽倉兼臨淮關。罷濫徵,革奇羨,商民稱便。累遷郎中。十五年,授江南道御史。兵部議禁民乘馬,六善疏言其不便,下廷臣集議,弛禁。十六年,疏言:“欲安民在勸清吏,乞敕各督撫實行薦舉,吏部於各督撫蒞任一二年後,列奏薦舉何人,能否察吏安民,即可以是鑑別。議者或謂舉薦清吏,無以處乎不在清吏之列者,一難也;恐督撫依舊受賄徇私,二難也;徵糧緝逃處分罣礙,三難也。然臣謂清吏果得薦舉,則為清吏者見公道尚存,益堅其持守,一便也;群吏以不著清名為愧,力自濯磨,二便也;某省有清吏幾人,以驗政治修廢,三便也;天下曉然知有能必先有守,風俗丕變,四便也;向日督撫厭憎清吏無益於己,今必且卵翼而親愛之,五便也。不惑於三難,力致其五便,將循良興起,不讓前古矣。”下部議行。尋命巡視長蘆鹽政。十七年,還掌江南道事。

康熙元年,乞假歸。三年,補貴州道御史。四年,疏言:“兵部議裁山西、陝西、河南等處兵額,三營裁一營。遇裁之兵,挾久練之技,處坐困之時,窮無所歸,遂為賊盜。請諭總督、提督諸臣,察已裁之兵,如弓馬嫻熟、膂力精強,仍收入伍。自後老弱必斥,逃亡不補。所漸去者疲卒,不慮其為非;所招回者勁兵,可資其實用。”下部議,令各營汰去老弱,其年力精壯者仍留充伍。又疏言:“吏部於往日曾行之事,率皆援以為例,惟意所彼此,莫窮其弊。請敕部以上所裁定及有旨著為例者,匯為一冊,敬謹遵守,餘仍循舊章。”得旨,如所請。七年,命巡視京、通倉,還掌山東道事,得旨內升,回籍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