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十一



成功以軍儲置海澄,使王秀奇與黃梧、蘇明同守。梧先與明兄茂攻揭陽未克,成功殺茂,並責梧。梧、明並怨成功,俟秀奇出,以海澄降濟度。詔封梧海澄公,駐漳州,盡發鄭氏墓,斬成功所置官。大將軍伊爾德克舟山,擊殺六御。成功攻陷閩安城牛心塔,使陳斌戍焉。十四年,鴻逵卒。師克閩安,斌降而殺之。成功陷台州。

十五年,謀大舉深入,與其將甘輝、余新等率水師號十萬,陷樂清,遂破溫州,張煌言來會。將入江,次羊山,遇颶,舟敗,退泊舟山。桂王使進封為王,成功辭,仍稱招討大將軍。十六年五月,成功率輝、新等整軍復出,次崇明,煌言來會,取瓜洲,攻鎮江,使煌言前驅,溯江上。提督管效忠師赴援,戰未合,成功將周全斌以所部陷陣,大雨,騎陷淖,成功兵徒跣擊刺,往來剽疾,效忠師敗績。成功入鎮江,將以違令斬全斌,繼而釋之,使守焉;進攻江寧,煌言次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多與通款,騰書成功,謂宜收旁郡縣,以陸師急攻南京。成功狃屢勝,方謁明太祖陵,會將吏置酒,輝諫不聽。崇明總兵梁化鳳赴援,江寧總管喀喀木等合滿、漢兵出戰,襲破新軍,諸軍皆奔潰,遂大敗,生得輝殺之。成功收餘眾猶數萬,棄瓜洲、鎮江,出海,欲取崇明。江蘇巡撫蔣國柱遣兵赴援,化鳳亦還師御之,成功戰復敗,引還。煌言自間道走免。

上遣將軍達素、閩浙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規取廈門。成功使陳鵬守高崎,族兄泰出浯嶼,而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師自漳州薄海門戰,成功將周瑞、陳堯策死之,迫取輝舟,輝焚舟。戰方急,風起,成功督巨艦沖入,泰亦自浯嶼引舟合擊,師大敗,有滿洲兵二百降,夜沈之海。師自同安鄉高崎,鵬約降。其部將陳蟒奮戰,師以鵬已降,不備,亦敗,成功收鵬殺之,引還。十七年,命靖南王耿繼茂移鎮福建,又以羅託為安南將軍,討成功。十八年,用黃梧議,徙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

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桂王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台灣。台灣,福建海中島,荷蘭紅毛人居之。芝龍與顏思齊為盜時,嘗屯於此。荷蘭築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門。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水驟長丈餘,舟大小銜尾徑進,紅毛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我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圍七閱月,紅毛存者僅百數十,城下,皆遣歸國。成功乃號台灣為東都,示將迎桂王狩焉。以陳永華為謀主,製法律,定職官,興學校。台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銅山守將郭義、蔡祿入漳州降。是歲,聖祖即位,戮芝龍及諸子世恩、世蔭、世默。

成功既得台灣,其將陳豹駐南澳,而令子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聽周全斌讒,遣擊豹,豹舉軍入廣州降。惡錦與乳媼通,生子,遣泰就殺錦及其母董。會有訛言成功將盡殺諸將留廈門者,值全斌自南澳還,執而囚之,擁錦,用芝龍初封,稱平國公,舉兵拒命。成功方病,聞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據胡床受諸將謁,數日遽卒,年三十九。

成功子十,錦其長也,一名經。成功既卒,台灣諸將奉其幼弟世襲為招討大將軍,使於錦告喪。錦出全斌使為將,以永華為咨議,馮錫范為侍衛,引兵至台灣。諸將有欲拒錦立世襲者,全斌力戰破之,錦乃入,嗣為延平王。世襲走泉州降。二年,錦還思明。泰嘗與台灣諸將通書,錦得之,遂殺泰。泰弟鳴駿、賡,子糹贊緒亦走泉州降。詔封鳴駿遵義侯、纘緒慕恩伯,世襲、賡皆授左都督。諸將蔡鳴雷、陳輝、楊富、何義先後舉軍降。錦漸弱。

耿繼茂、李率泰大發兵規取金、廈,出同安;馬得功將降卒,並徵紅毛兵,出泉州;黃梧、施琅出海澄。錦令全斌當得功,遇於金門外烏沙,得功舟三百,紅毛夾板船十四,全斌以二十舟入陣衝擊,紅毛炮皆不中,諸舟披靡,得功戰死;而同安、海澄二道兵大勝,直破廈門。琅復進克金門、浯嶼,錦退保銅山。三年,錦將杜輝以南澳降。銅山糧垂盡,全斌亦出降,封承恩伯。錦與其將黃廷堅守。繼茂等復以水師出八尺門,廷與諸將翁求多等以三萬人降,遂拔銅山,焚之,得仗艦無算。錦與永華及洪旭引餘眾,載其孥盡入台灣。改東都為東寧國,置天興、萬年二州,仍以永華綜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