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一百十五



元枚所將止浙江兵二千,奏請益師,上命總督李侍堯發福建兵二千、廣東兵三千益元枚。時總兵柴大紀堅守諸羅,元枚使告大紀,期會兵攻斗六門。戰阿棟社,戰埤頭莊、大肚溪,屢殺賊。復進攻西螺,焚條圳塘、中浦厝諸地賊莊。元枚族人啟能等七十九人自賊中出,使為導。元枚奏聞,並言如察出啟能等已從賊,當立誅。上嘉其公當,賜緙絲蟒袍、上佩荷包,並諭:“啟能等既來歸,前此已否從賊,不須追詰。”諸羅被圍已兩月,大紀屢就告急,上屢趣元枚赴援,諭:“廷珍平朱一貴,七日而事定。元枚當效法其祖,毋負委任。”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賊自竹子腳、大肚溪、柴坑仔三道來攻。元枚力疾出戰,病益劇,越十日,卒於軍,贈太子太保,發白金千兩治喪,賜祭葬,謚襄毅。元枚謚同廷珍,時稱小襄毅以別之。

蔡攀龍,福建同安人。自行伍屢遷至福建澎湖右營游擊。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為亂,巡撫徐嗣曾檄詣軍。五十二年,賊破鳳山,總兵柴大紀令督兵捕治。賊攻台灣府城,攀龍出戰,屢破賊。賊屯西園莊,攀龍率諸將瑚圖里、丁朝雄分道攻之,殺賊三百。賊復攻府城,總督常青令攀龍率諸將孫全謀、黃象新等御戰。賊乘東、南二門,攀龍等力戰,殺賊數百,奪九節炮。論功,擢北路協副將,賜孔雀翎。賊復至,攀龍督戰,復殺賊三百餘,予強勝巴圖魯名號。七月,常青令攀龍援柴大紀諸羅,上命授海壇鎮總兵。攀龍師至鹽水港,分八隊以進。雨大至,賊乘雨合圍,諸將貴林、楊起麟、杭富皆戰死。會大紀以師來迎,攀龍及全謀兵不及千人,偕運餉民三千人入諸羅,復出城殺賊。總督李侍堯聞攀龍兵達諸羅,未知貴林等戰死狀,謂諸羅圍已解,入告。上擢攀龍陸路提督,參贊軍務,貴林、起麟、全謀並遷官。俄,侍堯復疏陳,上命恤戰死諸將。

福康安既解嘉義圍,疏劾大紀,因言攀龍軍嘉義西門外,並無出城殺賊事,自請奪職。擬請令還海壇本任。上謂攀龍屢戰有功,其過尚可寬。五十三年,逮大紀治罪,移攀龍水師提督。師攻大武隴,令攀龍駐灣里溪。爽文既擒,其弟勇及賊渠莊大田猶窺伺府城,攻灣里溪,圖斷府城道。福康安遣攀龍分道進攻,頗有斬獲。事平,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上自為贊,許為台灣戰將中巨擘。師還,諸將言攀龍平庸,福康安亦言未能勝任,左遷江南狼山鎮總兵。嘉慶三年,卒。

梁朝桂,甘肅中衛人。乾隆三十七年,以中衛營外委從征金川,先後攻克路頂宗、布朗郭宗及功噶爾拉、丫口、昔嶺、阿喀木雅。三十九年,克淜普,進攻喇穆喇穆山樑,奪日丫口。四十年,剿勒吉爾博寨,先登被創。四月,攻木思工噶克山,潛師入,盡克其城碉,據康薩爾至丫口山。十月,克西里山。錄功,賜孔雀翎。累遷陝西潼關協副將。金川平,列五十功臣,圖形紫光閣。累遷甘肅肅州鎮總兵。坐事罷。復起,自福建福寧鎮移廣東高廉鎮。

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為亂,莊大田應之,別為南路賊。朝桂率兵敗大田於蔦松,斬馘二百餘。賊眾數千犯大營,擊卻之,斃賊三百。將軍常青慮南路賊北擾諸羅,檄朝桂堵御,連敗之南潭、中洲、十三里莊,殲數百人。九月,常青移師北路剿爽文,以朝桂守台灣府城,賊來犯,擊走之。其冬,援參贊恆瑞於鹽水港,毀賊藔,賜號奮勇巴圖魯;復同恆瑞自鹿仔草進剿鎮平莊,受創,力戰敗賊。時提督柴大紀被圍諸羅急,朝桂欲馳援,恆瑞不聽,大紀以聞,帝令將軍福康安察奏。會福康安抵鹿仔港,檄朝桂仍駐守鹽水港及鹿仔草。

五十三年春,就擢福建陸路提督。檄剿麻豆莊、大武隴屯賊,通郡城要道。大田時據大武隴拒守,朝桂自茅港尾繞至阿里港迎截;復赴打狗、竹仔各港口截其走路。大田力不支,自牛莊竄極南之郎嶠,負山阻海。福康安自風港進至柴城,分六隊直逼海岸,與朝桂環攻之,大田及他賊目四十餘悉就擒。台灣平,再圖形紫光閣。金門巡洋艦被劫,以朝桂不能戢盜,移廣西。再移湖廣。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