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五 列傳九十二



存與廉鯁。典浙江試,巡撫餽金不受,遺以二品冠,受之。及塗,從者以告曰:“冠頂真珊瑚,直千金!”存與使千餘里返之。為講官,上御文華殿,進講禮畢,存與奏:“講章有舛誤,臣意不謂爾。”奉書進,復講,盡其旨,上為留聽之。

弟培因,字本淳,乾隆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官至內閣學士。

劉星煒,字映榆,江南武進人。乾隆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遷侍講,督廣東學政。疏言:“鶴山立縣初,有廣州民一百五戶請修城入籍,緣是開冒考之弊,請以有廬墓、田糧在縣者為限。”丁母喪,去。服闋,補原官。督安徽學政,請童生兼試五言六韻詩。童試有詩自此始。累遷侍讀學士。二十九年,直上書房,再遷禮部侍郎。卒。

王昶,字德甫,江蘇青浦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南巡,召試,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三遷刑部郎中。三十二年,察治兩淮運鹽提引,前鹽運使盧見曾坐得罪,昶嘗客授見曾所,至是坐漏言奪職。雲貴總督阿桂帥師討緬甸,疏請發軍前自效。上命大學士傅恆出視師,嗣以理藩院尚書溫福代阿桂,皆以昶佐幕府。溫福移師討金川,昶實從,疏請敘昶勞,授吏部主事。既,復從阿桂定兩金川,再遷郎中。刑部侍郎袁守侗按事四川,上命察軍中事,還奏言昶治軍書有勞。四十一年,師凱還,擢昶鴻臚寺卿,仍充軍機章京。三遷左副都御史,外授江西按察使。數月,以憂歸。起直隸按察使,未上,移陝西按察使。

在陝西凡十年,值回田五為亂,軍興,昶繕守具,佐治軍需,疏請清釐保甲,禁民間蓄軍器。遷雲南布政使。河南伊陽民戕知縣,竄匿陝西境未獲,昶如商州督捕,上命俟得賊詣京師覲見。昶既得賊,入謁上,自陳疲憊,乞改京職,上溫旨慰遣,乃上官。以雲南銅政事重,撰銅政全書,求調劑補救之法。鏇調江西布政使。五十四年,內遷刑部侍郎。屢命如江南、湖北讞獄。五十八年,以老乞罷,上許之,方歲暮,諭俟來歲春融歸里。昶歸,遂以“春融”名其堂。嘉慶元年,詣京師賀內禪,與千叟宴。四年,復詣京師謁高宗梓宮。十一年,卒。

昶工詩古文辭,通經。讀朱子書,兼及薛瑄、王守仁諸家之學。蒐採金石,平選詩文詞,著述傳於世。

論曰:國家全盛日,文學侍從之臣,雍容揄揚,潤色鴻業。人主以其閒暇,偶與賡和,一時稱盛事。未有彌歲經時,往復酬答,君臣若師友,如高宗之於陳群、德潛。嗚呼,懿矣!當時以儒臣被知遇,或以文辭,或以書畫,錄其尤著者。視陳群、德潛恩禮雖未逮,文采要足與相映,不其盛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