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四十一



世祖朝,累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尋以遣祭昭陵辭未往,扈蹕南台不入直,又娶女子已賜配者為妻,論罪當死,上寬之,奪官,仍留世職侍衛。順治十一年,從靖南將軍珠瑪喇下廣東,命署固山額真。破明將李定國於新會,逐至橫州江岸,斬馘無算。擢內大臣。康熙十二年,獎先朝諸舊臣,坤加太子太保。

吳三桂反,授振武將軍,帥師駐汝寧。王輔臣叛,命移師西安。十四年,又命偕副都統翁愛等進駐漢中,輔臣毀鳳縣偏橋絕運道,又斷棧道,阻漢中聲援。詔趣坤援漢中,次寶雞,以道阻未克進。命罷將軍,以內大臣從軍。秦州既復,朝議規復漢中,以坤守潼關。

十八年,上念坤已老,召還。追論漢中逗留狀,當奪官、削巴圖魯號。上曰:“巴圖魯號太宗所賜,其勿削!但奪官。”仍留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二十四年,授散秩大臣,並諭年衰不能朝,聽家居。二十六年,卒。

鄂泰,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世居蘇完。國初來歸,以軍功累進二等阿達哈哈番。順治間,授盛京禮部理事官,坐事黜,並奪世職,鏇復起。康熙初,洊擢盛京副都統。王輔臣叛,大將軍貝勒洞鄂西討,命鄂泰率盛京兵千來京備徵發。十四年,授建威將軍,率所部兵駐太原。尋命赴西安參贊洞鄂軍務,以建威將軍印授副都統吳丹。鄂泰與副都統阿爾瑚屯寶雞,賊出棧道攻九龍山,鄂泰督兵縱擊,盡殪之。輔臣所署置總兵任德望率兵及倮倮七千餘屯益門鎮,鄂泰分兵九路進擊,自巳至未,破七壘。德望以百騎遁,驍騎校韓楚漢射中其股,乃降。十五年,復捕餘賊紅崖堡。十八年,卒,追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吳丹,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葉赫金台石曾孫也。康熙初,以一等侍衛同學士郭廷祚視淮安河決。十三年,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討吳三桂,吳丹奉使軍中,宣諭機宜。王輔臣叛,命署副都統,從鄂泰駐太原。鏇復命署建威將軍,移師潼關。十五年,從大將軍圖海征平涼,擊賊虎山墩,輔臣乞降,吳丹率數騎入城,安撫降人。

十七年,授護軍統領。時漢中、興安尚為三桂兵所據,上趣圖海進軍,以吳丹參贊軍務,戰於牛頭山、香泉,屢破賊。圖海入覲,命仍佩建威將軍印,暫統大兵。鏇從圖海徇鎮安,偕將軍佛尼埒戰於火神崖,破賊,渡乾玉河,克梁河關,遂復興安。上命圖海還駐鳳翔,分兵畀吳丹,與將軍王進寶下四川,為後繼。十九年,與進寶擊賊蟠龍、錦屏諸山,大破之,遂復保寧,獲三桂將吳之茂等。時將軍趙良棟亦復成都,吳丹與佛尼埒分兵取順慶、重慶,並下達州、東鄉、太平諸州縣。詔取瀘州,趨雲南。吳丹復從佛尼埒戰於豹子山,破瀘州賊。會永寧復為賊得,仁懷亦不守,良棟劾吳丹不急赴援,解將軍印還漢中。事定,還京,王大臣等議罪,奪職。尋授三等侍衛兼佐領。

二十九年,喀爾喀台吉額爾克阿海等為亂,噶爾丹亦犯邊,命從大將軍裕親王討之,戰於烏闌布通,噶爾丹敗走。裕親王命吳丹與參領色爾濟、博爾和岱詗噶爾丹所在,知遠去已數日,乃還。途值喀爾喀叛者,並遇害,贈散秩大臣,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畢力克圖,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世居科爾沁。太宗時,來歸,授豫親王護衛。從伐朝鮮及明錦州,並有功。順治初,從討李自成,定西安,移師拔揚州,下江寧,以戰績著,署護軍統領,予牛錄章京世職,擢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六年,詔駐防平陽,賊犯絳州,擊卻之。李建泰叛據太平,復與協領根特等攻之,久弗下,乃穴地燃火藥隳城,擒建泰誅之。累進一等阿達哈哈番。授禮部侍郎,調戶部。

十一年,從靖南將軍珠瑪喇下廣東,明將李定國犯新會,屯縣左山峪。畢力克圖再戰敗之,追至興業,斬殺過半,趨橫州,定國渡江遁。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坐事罷官,降二等阿達哈哈番。

十七年,命署護軍統領。從定西將軍愛星阿出師雲南。時明桂王入緬甸,定國與白文選分據孟艮、木邦。十八年,會師木邦,定國走景線,文選走錫箔江,毀橋趨茶山。畢力克圖至,獲諜者,結筏以濟,次舊晚坡,去緬城六十里。緬人謀獻桂王,請大軍留駐,以百人進蘭鳩江備捍衛,於是白爾赫圖率前鋒以往,畢力克圖以護軍二百人從之。緬酋蟒猛以桂王出畀我軍,遂班師還。文選至猛養,為總兵馬寧追及,率眾降。畢力克圖撫其眾,徙之邊境。論功,進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