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雲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


五 憲法由資政院起草議決,皇帝頒布之。
六 憲政改正提案權,屬於國會。
七 上院議員,由國民於法定特別資格公選之。
八 總理大臣由國會公選,皇帝任命。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推舉,皇帝任命。皇族不得為總理及其他國務
大臣,並各省行政官。
九 總理大臣受國會彈劾,非解散國會,即總理大臣辭職,但一次內閣,不得解散兩次國會。
十 皇帝直接統率海陸軍,但對內使用時,須依國會議決之特別條件。
十一 不得以命令代法律。但除緊急命令外,以執行法律,及法律委任者為限。
十二 國際條約,非經國會議決,不得締結。但宣戰構和,不在國會會期內,得由國會追認之。
十三 官制官規,定自憲法。
十四 每年出入預算,必經國會議決,不得自由處分。
十五 皇室經費之制定及增減,概依國會議決。
十六 皇室大典,不得與憲法相牴觸。
十七 國務員裁判機關,由兩院組織之。
十八 國會議決事項,由皇帝宣布之。
十九 第八條至第十六各條,國會未開以前,資政院適用之。
頒布以後,在清室已算讓到極點,與民更始。可奈民心始終不服。兩廣、安徽、福建等省,又次第舉起獨立旗來,正是:
人意難回天意去,民權已現帝權終。
看官欲知後事,請至下回再閱。

鄂師一起,四方回響,中國之不復為清有,已可知矣。蔭昌、薩鎮冰輩,率全國之師,對付一隅,屢戰未捷,是豈皆蔭、薩二人,韜略未嫻,不堪與黎軍敵耶?周武有言:“紂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觀於清末,而古人之言益信。至若載澧攝政,僅二年余,此二年間,亦非有大惡德,但以腐敗之老朽,痴呆之少年,使操政柄,猝致激變,載澧亦不得謂無咎焉。迨各省告警,雲集回響,始有宣誓告廟之舉,晚矣。故本回只據事直書,而瓦解土崩之狀,已令人目不勝接,徒有浩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