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說著,門上人進來稟道:“張二爺來了。”只見張俊民走進來,跪下磕頭。杜少卿道:“你又怎的?”張俊民道:“就是小兒要考的事,蒙少爺的恩典,”杜少卿道:“我已說過了。”張俊民道:“各位廩主先生聽見少爺吩咐,都沒的說,只要門下捐一百二十兩銀子修學宮,門下那裡捐的起?故此,又來求少爺商議。”杜少卿道:“只要一百二十兩,此外可還再要?”張俊民道:“不要了。”杜少卿道:“這容易,我替你出。你就寫一個願捐修學官求入籍的呈子來。臧三哥,你替他送到學裡去,銀子在我這裡來取。”臧三爺道:“今日有事,明日我和你去罷。”張俊民謝過,去了。
正迎著王鬍子飛跑來道:“王老爺來拜,已到門下轎了。”杜少卿和臧寥齋迎了出去。那王知縣紗帽便服,進來作揖再拜,說道:“久仰先生,不得一面。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所以先來謝過,再細細請教。恰好臧年兄也在此,”杜少卿道:“老父台,些小之事,不足介意。荒齋原是空閒,竟請搬過來便了。”臧寥齋道:“門生正要同敝友來侯老師,不想反勞老師先施。”王知縣道:“不敢,不敢。”打恭上轎而去。
杜少卿留下臧寥齋,取出一百二十兩銀子來遞與他,叫他明日去做張家這件事。臧寥齋帶著銀子去了。次日,王知縣搬進來住。又次日,張俊民備了一席酒送在杜府,請臧三爺同鮑師父陪。王鬍子私向鮑廷璽道:“你的話也該發動了。我在這裡算著,那話已有個完的意思。若再遇個人來求些去,你就沒賬了。你今晚開口。”
當下客到齊了,把席擺到廳旁書房裡,四人上席。張俊民先捧著一懷酒謝過了杜少卿,又斟酒作揖謝了臧三爺,入席坐下。席間談這許多事故。鮑廷璽道:“門下在這裡大半年了,看見少爺用銀子像淌水,連裁縫都是大捧拿了去。只有門下是七八個月的養在府裏白渾些酒肉吃吃,一個大錢也不見面。我想這樣乾蔑片也做不來,不如揩揩眼淚,別處去哭罷。門下明日告辭。”杜少卿道:“鮑師父,你也不曾向我說過,我曉得你甚么心事,你有話說不是?”鮑廷璽忙斟一杯酒遞過來,說道:“門下父子兩個都是教戲班子過日,不幸父親死了。門下消折了本錢,不能替父親爭口氣;家裡有個者母親,又不能養活。門下是該死的人,除非少爺賞我個本錢,才可以回家養活母親。”杜少卿道:“你一個梨園中的人,卻有思念父親、孝敬母親的念,這就可敬的狠了。我怎么不幫你?”鮑廷璽站起來道:“難得少爺的思典。”杜少卿道:“坐著,你要多少銀子?”鮑廷璽看見王鬍子站在底下,把眼望著王鬍子。王鬍子走上來道:“鮑師父,你這銀子要用的多哩,連叫班子,買行頭,怕不要五六百兩?少爺這裡沒有,只好將就弄幾十兩銀子給你,過江舞起幾個猴子來,你再跳。”杜少卿道:“幾十兩銀子不濟事。我竟給你一百兩銀子,你拿過去教班子。用完了,你再來和我說話。”鮑廷璽跪下來謝。杜少卿拉住道:“不然我還要多給你些銀子,——因我這婁太爺病重,要料理他的光景——我好打發你回去。”當晚臧、張二人都贊杜少卿的慷慨。吃罷散了。
自此之後,婁太爺的病一日重一日。那日,杜少卿坐在他眼前,婁太爺說道:“大相公,我從前挨著,只望病好,而今看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你要送我回家去!”杜少卿道:“我一日不曾盡得老伯的情,怎么說要回家?”婁太爺道:“你又呆了!我是有子有孫的人,一生出門在外,今日自然要死在家裡。難道說你不留我?”杜少卿垂淚道:“這樣說我就不留了。老伯的壽器是我備下的,如今用不著,是不好帶去了,另拿幾十兩銀子合具壽器。衣服、被褥是做停當的,與老伯帶去。”婁太爺道:“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你不要又拿銀子給我家兒子孫子。我在這三日內就要回去,坐不起來了,只好用床抬了去。你明日早上到令先尊太老爺神主前祝告,說婁太爺告辭回去了。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個知心的朋友。令先尊去後,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還有甚么話?你的品行、文章,是當今第一人,你生的個小兒子,尤其不同,將來好好教訓他成個正經人物。但是你不會當家,不會相與朋友,這家業是斷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裡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甚么樣人。像你這樣做法,都是被人騙了去,沒人報答你的。雖說施恩不望報,卻也不可這般賢否不明。你相與這臧三爺、張俊民,都是沒良心的人。近來又添一個鮑廷璽,他做戲的,有甚么好人,你也要照顧他?若管家王鬍子,就更壞了!銀錢也是小事,我死之後,你父子兩人事事學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沒有飯吃也不妨。你平生最相好的是你家慎卿相公,慎卿雖有才情,也不是甚么厚道人。你只學你令先尊,將來斷不吃苦。你眼裡又沒有官長,又沒有本家,這本地方也難住,南京是個大邦,你的才情,到那裡去,或者還遇著個知己,做出些事業來。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聽信我言,我死也瞑目!”杜少卿流淚道:“老伯的好話,我都知道了。”忙出來吩咐雇了兩班腳子,抬婁太爺過南京到陶紅鎮,又拿出百十兩銀子來付與婁太爺的兒子回去辦後事。第三日,送婁太爺起身。只因這一番,有分教:京師池館,又看俊傑來游;江北江鄉,不見英賢豪舉。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