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婦游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風,船家扯起篷來,乘著順風,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錢,搬行李上岸,坐轎來家。娘子接著,他就告訴娘子前日路上沒有盤程的這一番笑話,娘子聽了也笑。
次日,便到北門橋去拜莊紹光先生。那裡回說:“浙江巡撫徐大人請了游西湖去了,還有些日子才得來家。”杜少卿便到倉巷盧家去會遲衡山。盧家留著吃飯。遲衡山閒話說起:“而今讀書的朋友,只不過講個舉業,若會做兩句詩賦,就算雅極的了,放著經史上禮、樂、兵、農的事,全然不問!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湯武,卻全然不曾製作禮樂。少卿兄,你此番徵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經事,方不愧我輩所學。”杜少卿道:“這徵辟的事,小弟已是辭了。正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業,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寧可不出去的好。”遲衡山又在房裡拿出一個手捲來說道:“這一件事,須是與先生商量。”杜少卿道:“甚么事?”遲衡山道:“我們這南京,古今第一個賢人是吳泰伯,卻並不曾有個專祠。那文昌殿、關帝廟,到處都有。小弟意思要約些朋友,各捐幾何,蓋一所泰伯祠,春秋兩仲,用古禮古樂致祭。藉此大家習學禮樂,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但建造這祠,須數千金。我裱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少卿兄,你願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這是該的!”接過手卷,放開寫道:“天長杜儀捐銀三百兩。”遲衡山道:“也不少了。我把歷年做館的修金節省出來,也捐二百兩,”就寫在上面,又叫:“華士,你也勉力出五十兩。”也就寫在卷子上。遲衡山捲起收了,又坐著閒談。只見杜家一個小廝走來稟道:“天長有個差人,在河房裡要見少爺,請少爺回去。”杜少卿辭了遲衡山回來。只因這一番,有分教:一時賢士,同辭爵祿之縻;兩省名流,重修禮樂之事。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