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葬親


日子還不曾擇來,那日閒著無事,大先生買了二斤酒,辦了六七個盤子,打算老弟兄兩個自己談談。到了下晚時候,大街上虞四公子寫個說帖來,寫道:
今晚薄治園蔬,請二位表兄到荒齋一敘,勿外是荷。虞梁頓首。余大先生看了向那小廝道:“我知道了。拜上你家老爺,我們就來。”打發出門,隨即一個蘇川人,在這裡開糟坊的,打發人來請他弟兄兩個到槽坊里去洗澡。大先生向二先生道:“這凌朋友家請我們,又想是有酒吃,我們而今擾了凌風家,再到虞表弟家去。”弟兄兩個相攜著來到凌家,一進了門,聽得裡面一片聲吵嚷。卻是凌家因在客邊,雇了兩個鄉里大腳婆娘,主子都同他偷上了。五河的風俗是個個人都要同雇的大腳婆娘睡覺的。不怕正經敞廳里擺著酒,大家說起這件事,都要笑的眼睛沒縫,欣欣得意,不以為羞恥的。凌家這兩個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錢,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錢,爭風吃醋,打吵起來。又大家搬楦頭,說偷著店裡的店官,店宮也跟在裡頭打吵,把廚房裡的碗兒、盞兒、碟兒打的粉碎,又伸開了大腳,把洗澡的盆桶都翻了,余家兩位先生酒也吃不成,澡也洗不成,倒反扯勸了半日,辭了主人出來。主人不好意思,千告罪,萬告罪,說改日再請。
兩位先生走出凌家門,便到虞家。虞家酒席已散,大門關了。余大先生笑道:“二弟,我們仍舊回家吃自己的酒。”二先生笑著,同哥到了家裡,叫拿出酒來吃。不想那二斤酒和六個盤子已是娘娘們吃了,只剩了個空壺、空盤子在那裡。大先生道:“今日有三處酒吃,一處也吃不成,可見一飲一啄寞非前定。”弟兄兩個笑著吃了些小菜晚飯,吃了凡杯茶,彼此進房歇息。
睡到四更時分,門外一片聲大喊,兩弟兄一齊驚覺,看見窗外通紅,知道是對門失火。慌忙披了衣裳出來,叫齊了鄰居,把父母靈樞搬到街上。那火燒了兩間房子,到天亮就救息了。靈柩在街上。五河風俗,說靈樞抬出門,再要抬進來,就要窮人家;所以眾親友來看,都說乘此抬到山裡,擇個日子葬罷,大先生向二先生道:“我兩人葬父母,自然該正正經經的告了廟,備祭辭靈,遍請親友會葬,豈可如此草率!依我的意思,仍舊將靈柩請進中堂,擇日出殯。”二先生道:“這何消說,如果要窮死,儘是我弟兄兩個當災。”當下眾人勸著總不聽,喚齊了人,將靈柩請進中堂。候張雲峰擇了日子,出殯歸葬,甚是盡禮。那日,闔縣送殯有許多的人,天長杜家也來了幾個人。自此,傳遍了五門四關廂一個大新聞,說:余家兄弟兩個越發獃串了皮了,做出這樣倒運的事!只因這一番,有分教:風塵惡俗之中,亦藏俊彥;數米量柴之外,別有經綸,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