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敗,則大事去矣。”靚曰:“公言是也。”言未畢,人報晉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二人大
驚,慌來見張悌商議。靚謂悌曰:“東吳危矣,何不遁去?”悌垂泣曰:“吳之將亡,賢愚
共知;今若君臣皆降,無一人死於國難,不亦辱乎!”諸葛靚亦垂泣而去。張悌與沈瑩揮兵
抵敵,晉兵一齊圍之。周旨首先殺入吳營。張悌獨奮力搏戰,死於亂軍之中。沈瑩被周旨所
殺。吳兵四散敗走。後人有詩讚張悌曰:“杜預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已拚王氣南
中盡,不忍偷生負所知。”

卻說晉兵克了牛渚,深入吳境。王□遣人馳報捷音,晉主炎聞知大喜。賈充奏曰:“吾
兵久勞於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軍還,再作後圖。”張華曰:“今大兵已入其巢,
吳人膽落,不出一月,孫皓必擒矣。若輕召還,前攻盡廢,誠可惜也。”晉主未及應,賈充
叱華曰:“汝不省天時地利,欲妄邀功績,困弊士卒,雖斬汝不足以謝天下!”炎曰:“此
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忽報杜預馳表到。晉主視表,亦言宜急進兵之意。晉
主遂不復疑,竟下征進之命。

王□等奉了晉主之命,水陸並進,風雷鼓動,吳人望旗而降。吳主皓聞之,大驚失色。
諸臣告曰:“北兵日近,江南軍民不戰而降,將如之何?”皓曰:“何故不戰?”眾對曰:
“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請陛下誅之。臣等出城決一死戰。”皓曰:“量一中貴,何能誤
國?”眾大叫曰:“陛下豈不見蜀之黃皓乎!”遂不待吳主之命,一齊擁入宮中,碎割岑
昏,生啖其肉。陶□奏曰:“臣領戰船皆小,願得二萬兵乘大船以戰,自足破之。”皓從其
言,遂撥御林諸軍與陶□上流迎敵。前將軍張象,率水兵下江迎敵。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
北風大起,吳兵旗幟,皆不能立,盡倒豎於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張象數十
軍待敵。

卻說晉將王□,揚帆而行,過三山,舟師曰:“風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風勢少息行
之。”□大怒,拔劍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頭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進。吳將張象引
從軍請降。□曰:“若是真降,便為前部立功。”象回本船,直至石頭城下,叫開城門,接
入晉兵。孫皓聞晉兵已入城,欲自刎。中書今胡沖、光祿勛薛瑩奏曰:“陛下何不效安樂公
劉禪乎?”皓從之,亦輿櫬自縛,率諸文武,詣王□軍前歸降。□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
待之。唐人有詩嘆曰:“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
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於是東吳
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
幼二百三十萬,米谷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官五千餘人,皆歸大晉。大事已定,
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稟。

次日,陶□兵不戰自潰。琅琊王司馬□並王戎大兵皆至,見王□成了大功,心中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