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前言

袁采,字君載,宋代信安檢(今屬浙江)人。隆興元年登進士第三,官至監登聞檢院。曾任樂清縣縣令,廉明剛直,政聲頗佳。

在樂清,袁采修縣誌十卷,又著有《政和雜誌》、《縣令小錄》等,可惜多亡失。《世范》一書就是作者在樂清時所著。

由於袁采對為人處事、人倫教育特別感興趣,而且也很有研究。為了在樂清這個地方淳正風俗,化導人倫,他於宋孝宗五年寫成這本《世范》。最初書名叫《俗訓》。然而,出人所料的是,該書一成,遠近便爭相抄錄。"假而錄之者頗多,不能遍應。"袁采這才開始刻版印刷。

印行時由他的同學、府判劉鎮作序。劉鎮拿到此書時,愛不釋手,"詳味數月",給這本書以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本書"豈唯可以行諸樂清,達諸四海可也;豈唯可以行之一時,垂諸後世可也"。就是說袁采這部書其價值足以刊行全國,流傳後世。於是,劉鎮建議袁采將書名改為《世范》。袁采謙虛地認為言過其實,但最終還是同意更名為《世范》。後世又稱《袁氏世范》。

《世范》共三卷,分睦親、處己、治家三門。這本書論述立身處世之道不同與一般著述,其語頗有見地,且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極易領會和學習。《四庫全書》在《袁氏世范》提要里講:"其書於立身處世之道反覆詳盡。"又說:"大要明白切要,使覽著易知易從,固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也。"

卷一睦親,主要講家庭和睦相處的道理和方法;卷二處己,論述個人修養、為人處世之道,對人一生當中經常遇到的富貴貧賤、成敗得失等都作了哲理性的闡述;卷三治家,是持家興業的一些道理,亦頗精彩。《世范》一書的論理並不像其他古代修身齊家的書那樣古板正統,相反,袁采思想非常激進,甚至敢於反傳統。他是從實用和近人情的角度來看待立身處世的原則的,而不是像一些老學究那樣,把"四書五經"、孔孟之道那一套倫理強加在人們頭上。譬如,袁采的《世范》提倡家庭的成員應該是平等的,父子兄弟之間都是平等的,可以保持各自的性格特點,即便是家中的長輩,也要以自己超乎別人的修養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不能壓服別人。子女也沒必要屈從長輩的權威。

《世范》里有許多句子確實都是金玉良言,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不勝枚舉。《世范》傳世之後,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重該書,都將它奉為至寶。今天我們在校點該書時,也深深地為書中的一些卓越深邃的見地所打動,為它對世態人倫的深刻認識所折服,認為該書的確堪稱立身處世的楷模。尤其是在今天,我們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和人際關係,瀏覽該書,如同交給你一把打開世態不解之門的鑰匙,使你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各種複雜的世事,使你終身遠禍近福,萬事順達。

袁采的《世范》面世以來,流傳甚廣,故版本較多,我們依據《四庫全書》所收《袁氏世范》為底本,進行校注。對於原書中的訛誤之處,隨手改正,不再另出校勘記。為便於讀者閱讀理解,譯文採用譯述的方法,旨在充分闡明其道理。同時,在每一篇之後,加點評文字,或錄歷代立身處世的故事,與正文相參;或剖析原文,以解讀者之惑。另外,為了讀者閱讀方便,我們在每一段原文之前都加擬了標題,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此一併註明。

由於學識水平有限,點校過程中,疏漏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方家不吝賜教。

修遠於1998 年11 月3 日《四庫全書·世范》提要臣等謹案:《袁氏世范》三卷,宋袁采撰。考衢州府志,采字君載,信安人,登進士第三,宰劇邑,以廉明剛直稱,仕至監登聞檢院。陳振孫《書錄解題》稱:采嘗宰樂清,修縣誌十卷。王圻績《文獻通考》又稱:其令政和,時著有《政和雜誌》、《縣令小錄》。今皆不傳。是編即其在樂清時所作,分睦親、處己、治家三門,題曰:《訓俗》。府判劉鎮為之序,始更名《世范》。其書於立身處世之道,反覆詳盡。所以砥礪末俗者,極為篤摯。雖家塾訓蒙之書,意求通俗,詞句不免於鄙淺,然大要明白切要,使覽者易知易從,固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也。明陳繼儒嘗刻之秘笈中,字句訛脫特甚。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宋本互相校勘,補遺正誤。仍從《文獻通考》所載,勒為三捲雲。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