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集解】:徐廣曰:“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集解】:張晏曰:“以水草少,不可群輩。”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索隱】:今得當單于。案:廣言自少時結髮而與匈奴戰,唯今者得與單于相當遇也。臣原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集解】:如淳曰:“數為匈奴所敗,奇為不偶也。”【索隱】:案:服虔雲“作事數不偶也”。音朔。小顏音所具反。奇,蕭該音居宜反。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正義】:令廣如其文牒,急引兵徙東道也。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索隱】:音異基。案:趙將軍名也。或亦依字讀。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索隱】:謂無人導引,軍故失道也。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正義】:絕,度也。南歸度沙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Я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正義】:言委曲而行回折,使軍後大將軍也。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索隱】:或音偃,又音許乾反。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索隱】:壖音人絹反,又音乃段反,又音而宣反。案:壖地,神道之地也。黃圖雲“陽陵闕門西出,神道四通。茂陵神道廣四十三丈”也。【正義】:漢書云:“詔賜冢地陽陵,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四十餘萬,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葬其中。當下獄,自殺。”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索隱】:小顏云:“令其父恨而死。”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索隱】:劉氏音尚。大顏雲“雍地形高,故云上”。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集解徐廣曰:“元狩六年。”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集解】:徐廣曰:“屬張掖。”【正義】:括地誌云:“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六十四里。地理志雲‘居延澤古文以為流沙’。甘州在京西北二千四百六十里。”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集解徐廣曰:“出燉煌至天山。”【索隱】:案:晉灼雲“在西域,近蒲類海”。又西河舊事雲“白山冬夏有雪,匈奴謂之天山也”。【正義】:括地誌云:“祁連山在甘州張掖縣西南二百里。天山一名白山,今名初羅漫山,在伊吾縣北百二十里。伊州在京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