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又《陰符經疏》三卷

《陰符集解》五卷

韋洪《陰符經疏訣》一卷

蔡望《陰符經注》一卷

又《陰符經要義》一卷

《陰符經小解》一卷

張魯《陰符經元義》一卷

李靖《陰符機》一卷

房山長注《大丹黃帝陰符經》一卷

梁丘子注《黃庭內景玉經》一卷

《黃庭外景經》一卷

《黃庭外景玉經注訣》一卷

《黃庭五藏論圖》一卷

《老子黃庭內視圖》一卷

胡愔《黃庭內景圖》一卷

《黃庭外景圖》一卷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三卷

《參同大易誌》三卷

徐從事注《周易參同契》三卷

《參同契合金丹行狀十六變通真訣》一卷

鄭遠之《參同契心鑒》一卷

張處《參同契大易圖》一卷

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

《老子道德經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張君相集解)

葛玄《老子道德經節解》二卷

《道德經內解》二卷(不知作者)

《老子道德經內節解》二卷(題尹先生注)

王顧《老子道德經疏》四卷

李榮《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李約《老子道德經注》四卷

碧雲子《老子道德經藏室纂微》二卷(不知名)

《老子道德經義》二卷

《老子指例略》一卷

(並不知作者)

張湛《列子注》八卷

郭象注《莊子》十卷

成玄英《莊子疏》十卷

文如海《莊子正義》十卷

又《莊子邈》一卷

《黃帝陰符經》一卷(舊目雲驪山老母注、李筌撰)

《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

呂知常《老子講義》十二卷

李筌《陰符經疏》一卷

《陰符玄譚》一卷(不知作者)

《文子》十二卷(舊書目雲周文子撰)

《鶡冠子》三卷(不知姓名。《漢志》云:"楚人,居深山,以鶡羽為冠,因號雲。")

《亢倉子》三卷(一名庚桑子。戰國時人,老子弟子)

《抱朴子別旨》二卷(不知作者)

司馬子微《坐忘論》一卷

《天機經》一卷

《道體論》一卷

《無能子》一卷

(並不知作者)

吳筠《玄綱》一卷

劉向《關尹子》九卷

劉驥《老子通論語》二卷

徽宗《老子解》二卷

《列子解》八卷

呂惠卿《莊子解》十卷

司馬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蘇轍《老子道德經義》二卷

趙令穆《老子道德經解》二卷

李士表《莊子十論》一卷

沈該《陰符經注》一卷

朱熹《周易參同契》一卷

朱安國《陰符元機》一卷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右道家類一百二部,三百五十九卷)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沙門曇景譯《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玄奘譯《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般剌密帝彌伽釋迦譯《首楞嚴經》十卷

《佛說一乘究竟佛心戒經》一卷

《佛說三亭廚法經》二卷

《佛說法句經》一卷

《佛垂涅槃略說教戒經》一卷(四經失譯)

馬鳴大師《摩訶衍論》五卷

《起信論》二卷

僧肇《寶藏論》三卷

彥琮《福田論》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禪次第要論》一卷

法琳《辨正論》八卷(陳子良注)

彗海大師《入道要門論》一卷

淨本和尚《語論》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論》一卷

《勸修破迷論》一卷

《金沙論》一卷

《明道宗論》一卷

《偈宗秘論》一卷

(四論不知撰人)

法藏《心經》一卷

惟愨《首楞嚴經疏》六卷

宗密《圓覺經疏》六卷

《圓覺道場修證儀》十八卷

《起信論鈔》三卷

傅大士、寶志《金剛經贊》一卷

惠能《金剛經口訣義》一卷

《金剛經大義訣》二卷

大白和尚《金剛經訣》一卷

法深《起信論疏》二卷

忠師《百法明門論疏》二卷

蕭子良《統略淨住行法門》一卷

元康《中觀論三十六門勢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