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元豐三年,病篤。主性不妒忌,王詵以是自恣,嘗貶官。至是,帝命還詵官,以慰主意。太后臨問,已不省,後慟哭,久稍能言,自訴必不起,相持而泣。帝繼至,自為診脈,親持粥食之,主強為帝盡食。賜金帛六千,且問所須,但謝復詵官而已。明日薨,年三十。帝未上食即駕往,望第門而哭,輟朝五日。追封越國,謚賢惠。後進封大長公主,累改秦、荊、魏三國。

主好讀古文,喜筆札,賙恤族黨,中外稱賢。詵不矜細行,至與妾奸主旁,妾數抵戾主。薨後,乳母訴之,帝命窮治,杖八妝以配兵。既葬,謫詵均州。子彥弼,生三歲卒。

韓、魏國大長公主,帝第三女,與魏國同生。始封壽康公主,改祁國、衛國,下嫁張敦禮。進冀國大長公主,改秦、越、楚國,加今封。政和三年,改賢德懿行大長帝姬。宣和五年薨。

神宗十女。楚國、鄆國、潞國、刑國、邠國、袞國六公主,皆早薨。

周國長公主,帝長女也。母曰欽聖憲肅後後。封延禧公主。生而警悟,自羈丱習嗜宛如成人。年十二卒,帝後皆變服哀送。追贈燕國。元符末,改封周國。

唐國長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淑壽公主。初,帝念韓琦功德,欲與為婚姻,故哲宗緣先帝,以主降琦之子嘉彥。歷封溫、曹、冀、雍、越、燕六國。政和元年薨,追封唐國長公主。

潭國賢孝長公主,帝第四女也。母曰宋貴妃。始封康國。紹聖四年,下嫁王遇。歷韓、魯、陳、鄆四國。大觀二年薨,追加封謚。

徐國長公主,帝幼女也。母曰欽成皇后。始封慶國,進益、冀、蜀、徐四國。年及笄,猶處聖瑞宮。侍母疾,晝夜不暫去,藥餌非經手弗以進。迨疾革,號慟屢絕,左右不忍視。

崇寧三年,下嫁鄭王潘美之曾孫意。事姑修婦道。潘故大族,夫黨數千百人,賓接皆盡禮,無里外言。志向沖淡,服玩不為紛華,歲時簡嬉遊,十年間惟一適西池而已。再生子,不成而死,滕妾得女,拊視如己出。政和三年,改稱柔惠帝姬。五年薨,年三十一,追封賢靜長帝姬。

哲宗四女。鄧國、揚國二公主,早亡。

陳國公主,始封德康公主,進瀛國、榮國。大觀四年,下嫁石端禮,徙陳國。改淑和帝姬。政和七年薨。

秦國康懿長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康懿,進嘉國、慶國。政和二年,改韓國公主,出降潘正夫。改淑慎帝姬。靖康末,與賢德懿行大長公主俱以先朝女留於汴。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吳國。覲上于越,以玉管筆、小玉山、奇畫為獻,上溫辭卻之。避地至婺州。

紹興四年入見,其子堯卿等五人各進官一等。主奏言:"祖宗以來,駙馬都尉石保吉、魏鹹信、柴宗慶皆除使相。今正夫歷事四朝,在汴京曾建議迎陛下,至杭州又言禁衛未集,預宜防變,乞除開府。"上不許。八年再入見。留宮中三日。時極暑,上每正衣冠對之飲食,又為正夫求恩數,上曰:"官爵豈可私與人,況今日多事,未暇及此。"時趙鼎當國,方論群臣紹述之奸,頗抑正夫。鼎去位,正夫始得開府之命。給事中劉一正言其非舊制,恐援例者多,乃詔:"哲宗惟正夫為近親,餘人毋得援。"顯仁太后歸,主同秦、魯國大長公主迎於道。十九年,又入朝。子長卿、粹卿、端卿皆自團練使升觀察使,從所請也。孝宗即位,進封秦國大長主。隆興二年薨,謚康懿。

主在日,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溫卿寧國軍承宣使,長卿寧江軍承宣使,端卿昭信軍承宣使,清卿容州觀察使,墨卿、才卿並帶團練使,其盛如此。正夫薨於紹興二十二年,贈太傅。

徽宗三十四女。政和三年,改公主號為帝姬,國號易以美名,二字。

嘉德帝姬,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封德慶公主。改封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榮德帝姬,初封永慶公主,改封榮福。尋改號帝姬,再封榮德。下嫁左衛將軍曹晟。

順淑帝姬,初封順慶公主。薨,追封益國。及改帝姬號,追封順淑。

安德帝姬,初封淑慶公主,改封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衛將軍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