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紹熙元年八月壬寅,處州火,燔數百家。十二月戊申,建寧府浦城縣火。時查洞寇張海作亂,焚五百餘家。二年四月,行都傳法寺火,延及民居。言者以戚里土木為孽,火數起之應。是月,徽州大火,夜燔州治、譙樓、官舍、獄宇、錢帑庫務,凡十有九所,五百二十餘區,延燒千五百家,自庚子至於壬寅乃熄。五月己巳,金州火,燔州治、官舍、帑藏、保勝軍器庫、城內外民居甚眾。三年正月己巳,行都火,通夕,至於翌日,闤闠焚者半。十一月,又火,燔五百餘家。十二月甲辰,鄂州火,至於翌日,燔八百家。

慶元二年八月己酉,永州火,燔三百家。三年閏月甲申,金州都統司中軍壘舍火,焚千三百餘區。閱六月乙酉,又火。燔二千餘區。是冬,紹興府僧寺火,延燒數百家。六年八月戊戌,徽州火。燔州獄、官舍,延及八百餘家。

嘉定元年三月戊寅,行都大火,至於四月辛巳,燔御史台、司農寺、將作軍器監、進奏文思御輦院、太史局、軍頭皇城司、法物庫、御廚、班直諸軍壘,延燒五萬八千九十七家。城內外亘十餘里,死者五十有九人,踐死者不可計。城中廬舍九毀其七,百官多僦舟以居。火作於寶蓮山御史台胥楊浩家,諫議大夫程松請戮浩以謝都民。疏再上,始黥配萬安軍,猶免決。自是民訛言相驚,亡賴因縱火為奸利。二年六月己卯,臨安府火。三年正月丁酉,襄陽府火作而風暴,選鋒軍校於友直死於救焚,止延燒六十餘家。帥、漕臣上其功,贈二秩,官其子二。十一月甲午,福州火。燔四百餘家。四年三月丁卯,行都大火,燔尚書中書省、樞密院、六部、右丞相府、制敕糧料院、親兵營、修內司,延及學士院、內酒庫、內宮門廡,夜召禁旅救撲。太室撤廟廡,遷神主並冊、寶於壽慈宮。翼日戊辰旦,火及和寧門鴟吻,禁卒張隆飛梯斧之,門以不焚。火作時,分數道,燔二千七十餘家。又翌日己巳,神主還太室。時省部皆寓治驛、寺。四月丙申,臨安府梵天寺火。六月,盱眙軍天長縣禁軍營火,鎧械為盡。八月壬辰,鄂州外南市火,燔五百餘家。

開禧二年二月癸丑,壽慈宮災。四月壬子,行都火,燔數百家。

嘉定二年八月己巳,信州火,燔二百家。九月丁酉,吉州火,燔五百餘家。是歲,瀘州火,燔千餘家。十一月丁亥,建寧府政和縣火,燔百餘家。四年閏二月己卯,紹興府嵊縣浦橋火,燔百餘家。三月,滁州火,燔民居甚多。十月,撫州火。辛卯,福州一夕再火,燔城門、僧寺,延燒千餘家,死者數人。五年五月己未,和州火。燔二千家。八年八月辛丑,湖州火,燔寺觀,延燒三百家。九年七月甲戌,南劍州沙縣火,燔縣門、官舍及千一百餘家,民有死者。十一年二月,行都火。燔數百家。九月己巳,禁垣外萬松嶺民舍火,燔四百八十餘家。十三年二月庚寅,安豐軍故步鎮火,燔千餘家,死者五十餘人。八月庚午,慶元府火,燔官舍、第宅、寺觀、民居甚眾。十一月壬子,行都火,燔城內外數萬家、禁壘百二十區。十七年四月丁卯,西和州焚軍壘及民居二千餘家,人火之也。守臣尚震午誤以為金人至而遁。六月丁亥,岳州火,燔岳陽樓、州獄、帑庫,延及八十家。己丑又火,燔百餘家。

紹定元年三月,行都火,燔六百餘家。

嘉熙元年六月,臨安府火,燔三萬家。

淳祐元年,徽州火。十二年十一月丙申,行都火,至丁酉夜始熄。

景定四年,紹興火。五年,臨安府大火。

德祐元年,玉牒所災。

乾德二年冬,無雪。五年冬,無雪。

開寶元年冬,京師無雪。二年冬,無雪。

淳化二年冬,京師無冰。

至道元年冬,無雪。二年冬,無雪。

大中祥符二年,京師冬溫,無冰。

天聖五年,夏秋大暑,毒氣中人。

嘉祐六年冬,京師無冰。

治平四年冬,無雪。

元豐八年冬,無雪。

元祐元年冬,無雪。四年冬,京師無雪。五年冬,無冰雪。

紹興五年五月,大燠四十餘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暍死者甚眾。三十一年冬,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