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二年春正月甲申朔,詔作新吏治。戊戌,右丞相史嵩之等進《玉牒》及《中興四朝國史》、《孝宗經武要略》、《寧宗玉牒》《日曆》《會要實錄》。

二月甲戌,以游似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請祠祿,詔提舉洞霄宮。范鍾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徐榮叟參知政事,趙葵賜進士出身、同知樞密院事,別之傑簽書樞密院事。

三月戊子,詔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並聽沿江制置司節制。詔今後州縣官有罪,諸帥司毋輒加杖責。

夏四月甲寅,白氣亘天。壬申,雨雹。

五月己亥,淮東制置副使余玠進對。戊申,台臣言知建寧府吳潛有三罪。詔奪職,罷新任。己酉,以趙葵為湖南安撫使、知潭州。

六月壬子朔,徐榮叟乞歸田裡,從之。丁巳,詔以余玠為四川宣諭使,事乾機速,許同制臣共議措置,先行後奏,仍給金字元、黃榜各十,以備招撫。丙寅,以別之傑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高定子簽書樞密院事,杜范同簽書樞密院事。是月盛夏積雨,浙右大水。丁丑。歲星犯井。

秋七月辛巳朔,常、潤、建康大水,兩淮尤甚。

八月丁卯,詔淮東先鋒馬軍鄧淳、李海等揚州撻扒店之戰,宣勞居多,各官兩轉,余推恩有差。

九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己丑,雷。辛卯,祀明堂,大赦。癸巳,詔:"淮東忠勇軍統領王溫等二十四人戰天長縣東,眾寡不敵,皆沒於陣,贈溫武翼大夫、吉州刺史,其子興國補保義郎,更官其一子承信郎,厚賜其家。餘人恤典有差。"冬十月甲寅,史嵩之進封永國公。乙丑,大元兵大入通州。

十一月辛卯,詔諭兩淮節制李曾伯,毋以通州被兵之故,不安厥職,其督勵諸將,勉圖後功。己亥,日南至,雷電交作,詔避殿減膳,求直言。癸卯,詔決中外繫囚。十二月己未,詔:"通州守臣杜霆,兵至棄城弗守,載其私帑渡江以遁,遂致民被屠戮,雖已奪三秩,厥罰猶輕。其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竄南雄州。"壬戌,太白晝見。癸亥,大元兵連攻敘州,帳前都統楊大全等水陸並進,自卯至午,戰十數合,歿於行伍。詔贈武節大夫、眉州防禦使,官其二子承節郎。丙寅,以孟珙為檢校少保,依舊寧武軍節度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夔路策應大使,余玠權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趙葵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知福州。

三年春正月戊寅朔,以高定子兼參知政事。庚辰,熒惑入氐。乙未,以李曾伯為華文閣待制,依舊淮東西制置使、知揚州;杜杲敷文閣學士,依舊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董槐秘閣修撰,依舊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撫司事。辛丑,詔安南國王陳日煚元賜功臣號,特增"守義"二字。

二月乙丑,以呂文德為福州觀察使、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總統兩淮出戰軍馬,捍禦邊陲。庚午,以郢州推官黃從龍死節,詔贈通直郎,一子補下州文學。

三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癸丑,左武衛中郎將、濠州措置捍禦王烈,閣門宣贊、淮西路鈐王傑,閣門祗候、江東路鈐李季實往馬帥王鑑軍前議事,遇大元兵戰死,贈官,仍各官其二子。乙卯,嘉定守臣程立之固守,詔官一轉。丙辰,安豐軍統領陳友直以王家堈戰功,與官兩轉,壬申,布衣王與之進所著《周禮訂議》,補下州文學。

五月庚子,詔施州創築郡城及關隘六十餘所,本州將士及忠州戍卒執役三年者,各補轉一官。

六月甲戌,有流星大如太白,出於氐。

秋七月丁亥,詔海州屯駐借補保義郎申政,密州之役先登陷陣,後以戰沒,特贈保義郎,官其子進勇副尉。太白入井。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軍,忠義副總管楊世威堅守魚孔隘,孤壘不降,有特立之操,可任責邊防。詔以世威就知大安軍。甲午,日生格氣。己亥,太白經天,晝見。

八月乙卯,流星晝隕。癸亥,詔福州延祥、荻蘆兩砦並置武濟水軍,摘本州廂禁習水者充,千五百人為額。

閏月丁丑,四川總領余玠言,知巴州向牷、鈐轄譚淵白土坪等戰有功。詔佺等十八人各官三轉,余轉官有差。其中創人各給緡錢百,陣沒者趣上姓名,贈恤其家。太白犯權星。壬寅,太白、填星合於翼。

九月壬申,詔蠲高郵民耕荒田租。

冬十月丙戌,太白入於氐。

十二月己丑,史嵩之五請祠,不允。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