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求滅日:置有滅經朔小余,三十乘之,滿朔虛分除為日,不滿為余。命經朔初日,算外,即得其月滅日辰。(經朔小余不滿朔虛分者,為有滅之朔。)

步發斂

候策:五日、餘五百四、秒一百二十五。(《乾道》餘二千一百八十四、秒二十五。《淳熙》餘四百一十、秒七十五。《會元》餘二千八百一十二、秒五十。)

卦策:六日、餘六百五、秒一百一十四。(《乾道》餘二千六百二十一、秒二十四。《淳熙》餘四百九十二、秒九十。《會元》餘三千三百八十二、秒二十。)

土王策:三日、餘三百二、秒一百四十七。(《乾道》餘二千三百一十、秒二十七。《淳熙》餘二百四十六、秒四十五。《會元》一千六百九十一、秒一十。)

辰法:五百七十七半。(《乾道》二千五百。《淳熙》四百七十。《會元》三千二百二十五。)

半辰法:二百八十八太。(《乾道》一千二百五十。《淳熙》二百三十五。《會元》一千六百一十二半。)

刻法:六百九十三。(《乾道》三百。《淳熙》五百六十四。《會元》三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八十。(《乾道》三十。《淳熙》、《會元》同一百。《淳熙》又有月閏五千一百一十一、秒九十四。)

求六十四卦、五行用事日、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四歷俱與前歷同,此不載。)

求發斂去經朔日:置天正閏余,以中盈及朔虛分累益之,即每月閏余;滿總法除之為閏日,不盡為小余,即各得其月中氣去經朔日辰。因求卦候者,各以卦、候、土王策依次累加減之,(中氣前減,中氣後加。)各得其月卦、候去經朔日辰。

求發斂加時:置所求小余,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進一位,以刻法而一為刻,不盡為刻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各得加時所在辰、刻及分。(加辰刻即命起子初。)

步日躔

周天分:二百五十三萬一千二百二十六、秒八十七。(《乾道》分一千九十五萬七千七百一十七、秒五。)

歲差:八十八、秒八十七。(《乾道》四百九、秒五。《淳熙》一萬一千五百一十三。《會元》軌差五百二十五、秒一十三。)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五、秒六十四。(三歷同。)

乘法:五十五。(《乾道》八十七。《淳熙》一百一十九。《會元》一百一十九。)

除法:八百三十七。(《乾道》一千三百二十四。《淳熙》一千八百一十二。《會元》一千八百一十一。)

秒法:一百。三歷同。

(《乾道》又有象限九十一度、分三十一、秒九,《淳熙》、《會元》同。《淳熙》又有乾實三億九百萬七千六百一十三,半周天一百八十二度、分二十五、秒七十二。《會元》半周天度同、分六十二、秒八十六。)

(表略)

求每月盈縮分,朔、弦、望入氣朏朒定數,赤道宿度,冬至赤道日度,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二十八宿黃道度,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太陽入宮日時刻及分。(法同前歷,此不載。)

步月離

轉周分:一十九萬九百五十三、秒二千五百六十三。(《乾道》八十二萬六千六百三十七、秒七千三百九十五。《淳熙》一十五萬五千四百七、秒九千七百四十。《會元》轉率一百六萬六千三百六十一、秒七千三百一十。)

轉周日:二十七、餘三千八百四十三、秒二千五百六十三。(《乾道》餘一萬六千六百三十七、秒七千三百九十五。《淳熙》餘三千一百二十七、秒九千七百四。《會元》餘三萬一千四百六十一、秒七千三百一十。)

朔差日:一、餘六千七百六十三、秒七千四百三十七。(《乾道》餘二萬九千二百八十、秒二百五。《淳熙》餘五千五百四十、秒五千八百六十。《會元》餘三萬七千七百七十二、秒二千六百一十。)

望策:一十四、餘五千三百三、秒五千。

弦策:七、餘二千六百五十一、秒七千五百。(《乾道》餘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九、秒四千四百。《淳熙》餘二千一百五十八、秒一千四百。《會元》一萬四千八百八、秒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