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七日:初數六千一百五十八,約分八十九;末數七百七十二,約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五千三百八十七,約分七十八;末數一千五百四十三,約分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數四千六百一十五,約分六十七;末數二千三百一十五,約分三十三。

二十八日:初數三千八百四十三,約分五十五;末數空。

以上秒母一萬。

以下秒母一百。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三歷同。)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三歷秒八十六。)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三歷秒二十九。)

平行分: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入轉,經弦、望及次朔入轉。(法同前歷,此不載。)

(表略)

(《乾道》又有七日初數二萬六千六百五十九、初約八十九,末數三千三百四十一、末約一千一;十四日初數二萬二千三百一十九、初約七十八,末數六千六百八十一,末約二十三;二十一日初數一萬九千九百九十八、初約六十七,末數一萬二十二、末約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一萬六千六百三十七、初約五十五,末數空、末約空。《淳熙》七日初數五千一十一,末數六百二十,初約八十九、末約一千二;十四日初數四千三百八十三、末數一千二百五十七,初約七十八、末約二十二;二十一日初數三千七百五十五、末數一千八百八十五,初約六十七、末約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三千一百二十七、初約五十五。《會元》七日初數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安約八十九,末數四千三百一十、末約一十一;十四日初數三萬八千、初約七十八,末數八千六百二十、末約二十一;二十一日初數二萬五千七百七十二、初約六十七,末數一萬二千九百二十九、末約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二萬一千四、初約五十五,末數一百六十一。)

求朔、弦、望入轉朏朒定數:朔、弦、望定日朔、弦、望加時日所在度;推月行九道;求九道宿度,月行九道平交入氣,平定入轉,朏朒定數,正交入氣,正交加時黃道日度,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定朔、弦、望月所在宿度,定朔夜半入轉,次朔夜半入轉,月晨昏度,朔、弦、望晨昏定程,轉定度,晨昏月,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平行月,天正十一月定朔日晨前夜半平行月,次朔夜半平行月,定弦、望夜半平行月,天正定朔夜半入轉,弦、望及後朔定日夜半入轉,定朔、弦、望夜半月度。(法同前歷,此不載。)

步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六十三分。(《乾道》分同,秒一十八。《淳熙》、《會元》同。)

象限:九十一、三十一分。(三歷同,秒九。)

訊息法:一萬二千二百十一。

辰法:五百七十七半,計八刻二百三十一分。(《乾道》餘一百。《淳熙》餘一百八十八。《會元》餘一百二十九。)

昏明刻:三百四十六半。(《乾道》餘一百五十。《淳熙》餘二百八十二。)

昏明餘數:一百七十三少。(《乾道》昏明分七百五十。《淳熙》昏明分一百四十一。《會元》九百六十七半。)

冬至岳台晷景:一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岳台晷景:一尺五寸六分。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六十二日。(分空。)

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一百二十日六十二分。

求每日訊息定數:黃道去極度及赤道內、外度,晨昏日出、入分及半晝分,每日距中度,夜半定漏,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更籌辰刻,昏、明度,五更攢點中星,九服距差日,九服晷景,九服所在晝、夜漏刻。(法與前歷同,此不載。)

步交會

交終分:一十八萬八千五百八十、秒六千四百五十七。(《乾道》八十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六、秒六千三十四。《淳熙》交實一十五萬三千四百七十六、秒九千五百四十六。《會元》交率一百五萬三千一百一十二、秒二千一百四十。)

交終日:二十七、餘一千四百七十、秒六千四百五十七。(《乾道》餘六千三百六十六、秒六千三十四。《淳熙》餘一千一百九十六、秒九千五百四十二。《會元》餘八千二百一十三、秒二千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