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八 志第六十一



紹熙二年八月,詔上高宗徽號曰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慶元三年,上孝宗徽號曰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嘉泰三年,上光宗徽號曰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寶慶三年,上寧宗徽號曰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鹹淳二年,上理宗徽號曰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並如紹興十三年儀注。

廟諱。紹興二年十一月,禮部、太常寺言:"淵聖皇帝御名,見於經傳義訓者,或以威武為義,或以迴旋為義,又為植立之象,又為亭郵表名,又為圭名,又為姓氏,又為木名,當各以其義類求之。以威武為義者,今欲讀曰'威';以迴旋為義者,今欲讀曰'鏇';以植立為義者,今欲讀曰'植';若姓氏之類,欲去'木'為'亘'。又緣漢法,'邦'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止是讀曰'國'、曰'滿',其本字見於經傳者未嘗改易。司馬遷,漢人也,作《史記》,曰:'先王之制,邦內畿服,邦外侯服。'又曰:'盈而不持則傾。'於'邦'字、'盈'字亦不改易。今來淵聖皇帝御名,欲定讀如前外,其經傳本字,即不當改易,庶幾萬世之下,有所考證,推求義類,別無未盡。"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欽宗祔廟,翼祖當遷。於正月九日,先遷翼祖皇帝、簡穆皇后神主奉藏於夾室。所有以後翼祖皇帝諱,依禮不諱。"詔恭依。

紹熙元年四月,詔:"今後臣庶命名,並不許犯祧廟正諱。如名字見有犯祧廟正諱者,併合改易。"

嘉定十三年十月,司農寺丞岳珂言:"孝宗舊諱從'伯'從'玉'從'宗'。考國朝之制,祖宗舊諱二字者,皆著令不許並用。"又言"欽宗舊諱二字,其一從''從'旦',其一從'火'從'亘',皆合迴避。乞並下禮、寺討論,頒降施行。"既而禮、寺討論:"所有欽宗、孝宗舊諱,若二字連用,併合迴避,宜從本官所請,刊入施行。"從之。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