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元豐三年八月戊寅,平棘縣獲白鵲。九月丙午,趙州獲白烏。六年七月壬申,丹州生白鵲。

政和三年九月,大饗明堂,有鶴迴翔堂上,明日,又翔於上清宮。是時,所在言瑞鶴,宰臣等表賀不可勝紀。

宣和元年九月戊午,蔡京等表賀赤烏,又賀白鵲。政和後,禁苑多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獸、麀鹿、駕鵝、禽鳥數百實其中。至宣和間,每秋風夜靜,禽獸之音四徹,宛若深山大澤陂野之間,識者以為不祥。宣和末,南郊禮畢,御郊宮端拱殿。天未明,百辟方稱賀,忽有鴞止鳴於殿屋,若與贊拜聲相應和,聞者駭之。時已報女真背盟,未逾月,內禪。明年有陷城之難。

建炎三年,高宗在揚州。二月辛亥早朝,有禽翠羽,飛鳴行殿三匝,一再止於宰臣汪伯彥朝冠。冠,尊服,飛鳥踐之不祥;翠羽,又青祥也。劉向以為"野鳥入宮,宮室將空"。一曰敗亡之應。是月,金人入揚州,有倉卒渡江之變。未幾,伯彥罷相,尋坐貶。四年正月丁巳,金人圍陝州,有鳶、鴉數萬飛噪城上,與戰聲相亂。金將婁宿曰:"城當陷,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七年,梟鳴於劉豫後苑,又群鳥鳴於內庭,如曰"休也"。豫惡之,募人獲一梟者予錢五千。是歲,偽齊亡。十七年二月,有白烏六集於高禖壇上,府尹沈該以瑞奏。二十七年,饒州番陽縣有妖烏,鳧身雞尾,長喙方足赤目,止於民屋數日,彈矢不能中。

乾道六年,邵武軍泰寧縣有雀飛鳴,立死於瑞寧佛剎香爐。先是紹興初,是邑有雀立死於丹霞佛剎香爐,皆羽孽也,而浮圖氏因謂之雀化。

慶元三年春,池州銅陵縣鴛鴦雄化為雌。

紹興五年,江東、西羊大疫。十七年,汀州羊無角。

嘉定九年,信州玉山縣羊生駢首。

端拱元年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氣如日腳,高二丈。

鹹平六年六月辛未,赤氣出婁,貫天廩,占曰:"倉稟有火災。"

景德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氣亘天。

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癸亥,青赤氣貫紫微。

慶曆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軍、德、博州天降紅雪,盡,血雨。

熙寧二年十一月,每夕有赤氣見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

元祐三年七月丁卯夜,東北方明如晝,俄成赤氣,內有白氣經天。

建中靖國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氣起東北,彌亘西方,久之,中出白氣二,及赤氣將散,復有黑氣在其傍。

宣和元年四月丙子夜,四北赤氣數十道亘天,犯紫宮北斗。仰視,星皆若隔絳紗,拆裂有聲,間以白黑二氣,自西北俄入東北,延及東南,迨曉乃止。

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氣隨日出。

建炎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見東北,亘天,俄轉東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赤氣彌天,貫以白氣如練者十數,犯北斗、文昌、紫微,由東南而散。

紹興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氣達旦。辛卯,斗、牛間赤氣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氣,東北皆赤雲,自日入至於甲夜。八年九月甲申,赤氣出紫微垣。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氣如火。二十年十一月,建昌軍新城縣永安村大風雪,夜半若數百千人行聲,語笑歌哭,雜擾匆遽,而凝寒陰塞,咫尺莫辨。明旦,雪中有人、畜、鳥、獸蹄跡,流血汙染十餘里,入山乃絕。二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氣出紫微垣。七月壬申赤氣隨日入。十月壬寅,赤氣如火;三十年二月壬申,亦如之。三十二年春,淮水溢,中有赤氣如凝血。

隆興二年十一月庚寅,日入後,赤雲隨之。

乾道元年八月壬午,赤氣中天,自日入至於甲夜。六年十月庚午,赤氣隨日出。十一月丁丑,赤雲隨日入,至於甲夜。七年七月壬寅、十月乙巳、丙午、淳熙三年八月丁酉、戊戌,皆有赤氣隨日入出。十三年,行都民家有血自地中出,濺染污人衣。十四年十一月癸丑、甲寅,有赤氣隨日入出。

紹熙三年春,潼川路久旱,日、月、星皆有赤氣。四年十一月甲戌,赤雲夜見,白氣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