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 志第十三



寶慶二年四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

紹定元年六月己酉,星晝隕。二年正月庚辰、九月壬辰,星出,大如太白,三年十一月丁未,星晝隕。四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九月甲辰,星晝隕。五年八月甲寅,星夕隕。閏九月己酉,星出,大如太白,

端平元年六月丙戌,星西南行,大如太白,有尾跡,照地明。二年四月戊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庚辰,星晝隕。七月丁酉,星出,大如太白,辛丑,星晝隕。十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三年五月庚辰,星出心宿,大如太白,六月癸巳,星夕隕。

嘉熙元年正月壬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己丑,星夕隕。九月癸丑,星出七公西,至濁沒。十月戊戌,星出,大如桃。二年四月甲子,七月辛卯,九月乙未,星出,大如太白,六月甲辰、八月癸亥,星晝隕。三年三月甲戌,星晝隕。八月辛丑,星出,大如太白,四年正月辛巳,六月戊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辛丑、三月癸未,星晝隕。

淳祐元年六月癸酉,星出,大如太白,己卯,星晝隕。三年六月甲戌,星出氐宿距星,大如太白,八月乙卯,星晝隕。四年四月丙子,星出尾宿距星下,大如太白,六月乙未,星出畢宿,大如太白,六年七月癸酉,星出室宿,大如太白,九月甲子,星出斗宿,尾跡青白照地,大如太白,七年九月丙辰,星出室宿。八年六月甲辰,星出河鼓,大如太白,十月丙辰,星出角宿距星。九年六月壬戌,其日,星自南方急流,至濁沒,赤黃色,大如太白,十月壬申,星出織女。十年四月丁酉朔,星夕隕。十一年七月丁丑,星出畢宿距星,赤黃色,大如太白,八月己丑朔,星夕隕。十二年四月庚申,星出角宿、亢星,大如太白,八月癸丑,星出角,色赤照地。

寶祐元年四月丁巳,星出,大如太白,二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三年七月辛酉,星出,大如太白,十月丁丑,星出畢宿距星。五年七月丁卯,星出,大如桃。六年九月戊辰,透霞星出。

開慶元年六月己亥,星出斗宿河鼓,急流向東南,至濁沒,赤黃色,有音聲,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

景定元年七月丙子,星出東南,大如太白,十月乙卯,星出東北,急流向太陰,有音聲,尾跡照地明,大如桃。三年四月甲辰,星出,大如盞。六月己酉,星出,大如熒惑。九月丙子,星出,大如太白,閏九月丙戌,透霞星出,大如太白,庚子,星出,大如太白,四年五月戊戌,星出角宿距星。六月丁卯,星出河鼓。八月乙卯,星出天倉。五年二月壬戌,星出畢宿。五月甲午,星出河鼓大星東南,急流向西北,至濁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七月己卯,星出右攝提。

鹹淳二年六月甲戌,星出左攝提。三年七月庚寅,星出昴宿東南,急流至濁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四年七月戊午,星出氐宿距星西北,急流入騎官星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桃。五年五月庚申,星出斗宿距星東北,急流向牛,至濁沒。六月庚寅,星出斗宿。七月壬戌,星出東南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濁沒。

德祐元年四月癸亥,有大星自心東北流入濁沒。

妖星

建隆二年五月己丑,天狗墮西南。

紹興十七年正月乙亥,妖星出東北方女宿內,小如歲星,光芒長五丈,二月丙寅始消。

淳熙十三年九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色先赤後黃白,尾跡約二尺,委曲如蛇行,類枉矢。十四年五月,有星出濁際,大如日,與日相摩盪而入。

嘉定十一年五月癸未,蚩尤旗竟天。

端平二年春,天狗墜懷安金堂縣,聲如雷,三州之人皆聞之,化為碎石,其色紅。

鹹淳十年九月壬寅,有星見西方,曲如蚓。

德祐元年二月丁亥,有星二斗於中天,頃之,一星墜。

星變

紹興三十一年六月戊午,大角星東北生角。

隆興二年九月戊戌,大角光體搖動。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內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八月乙巳,大角光體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