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政和三年夏至,宰臣何執中奉祀北郊。有黑氣長數丈,出自齋宮,行一里許,入壇壝,繞祭所,皆近人穿燈燭而過。俄又及於壇,禮將畢,不見。

宣和中,洛陽府畿間,忽有物如人,或蹲踞如犬。其色正黑,不辨眉目。始,夜則掠小兒食之後,雖白晝,入人家為患,所至喧然不安,謂之"黑漢"。有力者夜執槍棒自衛,亦有托以作過者,如此二歲乃息。已而北征事起,卒成金人之禍。三年春,日有眚,忽青黑無光,其中洶洶而動,若鉟金而涌沸狀。日旁有黑正如水波,周面鏇繞,將暮而稍止。

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初出,兩黑氣如人形,夾日旁,至巳時乃散。

乾道四年春,舒州雨黑米,堅如鐵,破之,米心通黑。

淳熙十一年二月。臨安府新城縣深浦天雨黑水終夕。十六年六月,行都錢塘門啟,黑風入,揚沙石。

慶元元年,徽州黃山民家古井,風雨夜出黑氣,波浪噴涌。

鹹平元年五月,撫州王羲之墨池水色變黑如雲。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丁丑,泰山王母池水變紅紫色。四年二月己未,河中府寶鼎縣瀵泉有光,如燭焰四五炬,其聲如雷。三年八月,解州鹽池紫泉場水次二十里許不種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員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廟。八月,東池水自成鹽,僅半池,潔白成塊,晶瑩異常。祀汾陰經度制置使陳堯叟繼獻,凡四千七百斤,分賜近臣及諸列校。

紹興十四年,樂平縣河沖里田隴數十百頃,田中水類為物所吸,聚為一直行,高平地數尺,不假堤防而水自行;里南程氏家井水溢,亦高數尺,夭矯如長虹,聲如雷,穿牆毀樓。二水斗於杉墩,且前且卻,約十刻乃解,各復故。

天聖四年十月甲午,昏霧四塞。

靖康元年正月丁未,霧氣四塞,對面不見。

建炎二年十一月甲子,北京大霧四塞,是夕,城陷。三年三月,車駕發溫州航海,乙丑,次松門,海中白霧,晝晦。六月,久陰。四年三月乙丑,四方霧下如塵。

紹興三年,自正月陰晦,陽光不舒者四十餘日。五年正月甲申,霧氣昏塞。七月,劉豫毀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七年,氛氣翳日。八年三月甲寅,晝晦,日無光,陰霧四塞。乙卯,晝夜雲氣昧濁。四月,積雨方止,氛霧四塞,晝日無光。

隆興元年五月丙午,朝霧四塞。二年六月,積陰彌月。

乾道二年十一月,久陰。五年正月甲申,晝蒙。六年五月,連陰。六月,日青無光。

淳熙六年十二月乙丑,晝蒙。十三年正月丁亥,亦如之。

慶元二年一月己卯,晝暝,四方昏塞。三年二月丁卯,晝晦,昏霧四塞。六年十二月辛卯、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十年正月乙未、十三年三月壬辰,皆晝蒙。

建炎四年三月辛亥,白虹貫日。

紹興八年三月辛巳,白虹亘天。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貫日。三十年十二月辛酉,曲虹見日之西。

乾道三年十月丙申,虹見。

淳熙元年十月戊寅,曲虹見日東。二年十月庚辰,虹見。五年十月丁巳,曲虹見日東。

慶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貫日。

嘉泰三年七月壬午,亦如之。四年十一月,虹見。

嘉定十一年二月丙辰,白虹貫日。

嘉熙三年十月乙丑,虹見。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貫日。

淳祐十年十二月丁巳,虹見。

寶祐五年十月,虹見。

太祖從周世宗征淮南,戰於江亭,有龍自水中向太祖奮躍。

乾德五年夏,京師雨,有黑龍見尾於雲際,自西北趨東南。占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壞田廬。

開寶六年四月,單父縣民王美家龍起井中,暴雨飄廬舍,失族屬,及壞舊鎮廨舍三百五十餘區,大木皆折。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墮於城北門樓,有物抱東柱,龍形金色,足三尺許,其氣甚腥。旦視之,壁上有煙痕,爪跡三十六。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青蛇出無為軍廨,長數尺。

宣和元年夏,雨,晝夜凡數日。及霽,開封縣前茶肆中有異物如犬大,蹲踞臥榻下。細視之,身僅六七尺,色蒼黑,其首類驢,兩頰作魚頷而色正綠,頂有角,生極長,於其際始分兩歧,聲如牛鳴,與世所繪龍無異。茶肆近軍器作坊,兵卒來觀,共殺食之。已而京城大水,訛言龍復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