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夷蠻



論行於世。舊僧謂其貶黜釋氏,欲加擯斥。太祖見論賞之,元嘉中,遂參權要,朝廷大事,皆與議焉。賓客輻湊,門車常有數十兩,四方贈賂相系,勢傾一時。注《孝經》及《莊子逍遙篇》、文論,傳於世。

又有慧嚴、慧議道人,並住東安寺,學行精整,為道俗所推。時斗場寺多禪僧,京師為之語曰:"斗場禪師窟,東安談義林。"世祖大明四年,於中興寺設齋。有一異僧,眾莫之識,問其名,答言名明慧,從天安寺來,忽然不見。天下無此寺名,乃改中興曰天安寺。大明中,外國沙門摩訶衍苦節有精理,於京都多出新經,《勝鬘經》尤見重內學。

東夷高句驪國,今治漢之遼東郡。高句驪王高璉,晉軍帝義熙九年,遣長史高翼奉表獻赭白馬。以璉為使持節、都督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高祖踐阼,詔曰:"使持節、都督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璉,使持節、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將軍、百濟王映,並執義海外,遠修貢職。惟新告始,宜荷國休,璉可征東大將軍,映可鎮東大將軍。持節、都督、王、公如故。"三年,加璉散騎常侍,增督平州諸軍事。

少帝景平二年,璉遣長史馬婁等詣闕獻方物,遣使慰勞之。曰:"皇帝問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纂戎東服,庸績繼軌,厥惠既彰,款誠亦著,逾遼越海,納貢本朝。朕以不德,忝承鴻緒,永懷先蹤,思覃遺澤。今遣謁者朱邵伯、副謁者王邵子等,宣旨慰勞。其茂康惠政,永隆厥功,式昭往命,稱朕意焉。"

先是,鮮卑慕容寶治中山,為索虜所破,東走黃龍。義熙初,寶弟熙為其下馮跋所殺,跋自立為主,自號燕王,以其治黃龍城,故謂之黃龍國。跋死,子弘立,屢為索虜所攻,不能下。太祖世,每歲遣使獻方物。元嘉十二年,賜加除授。十五年,復為索虜所攻,弘敗走,奔高驪北豐城,表求迎接。太祖遣使王白駒、趙次興迎之,並令高驪料理資遣;璉不欲使弘南,乃遣將孫漱、高仇等襲殺之。白駒等率所領七千餘人掩討漱等,生禽漱,殺高仇等二人。璉以白駒等專殺,遣使執送之,上以遠國,不欲違其意,白駒等下獄,見原。

璉每歲遣使。十六年,太祖欲北討,詔璉送馬,璉獻馬八百匹。世祖孝建二年,璉遣長史董騰奉表慰國哀再周,並獻方物。大明三年,又獻肅慎氏楛矢石砮。七年,詔曰:"使持節、散騎常侍、督平營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璉,世事忠義,作藩海外,誠系本朝,志剪殘險,通譯沙表,克宜王猷。宜加褒進,以旌純節。可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王、公如故。"太宗泰始、後廢帝元徽中,貢獻不絕。

百濟國,本與高驪俱在遼東之東千餘里,其後高驪略有遼東,百濟略有遼西。百濟所治,謂之晉平郡晉平縣。義熙十二年,以百濟王餘映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將軍、百濟王。高祖踐阼,進號鎮東大將軍。少帝景平二年,映遣長史張威詣闕貢獻。元嘉二年,太祖詔之曰:"皇帝問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累葉忠順,越海效誠,遠王纂戎,聿修先業,慕義既彰,厥懷赤款,浮桴驪水,獻騕執贄,故嗣位方任,以藩東服,勉勖所蒞,無墜前蹤。今遣兼謁者閭丘恩子、兼副謁者丁敬子等宣旨慰勞稱朕意。"其後,每歲遣使奉表,獻方物。七年,百濟王余毗復修貢職,以映爵號授之。二十七年,毗上書獻方物,私假台使馮野夫西河太守,表求《易林》、《式占》、腰弩,太祖並與之。

毗死,子慶代立。世祖大明元年,遣使求除授,詔許。二年,慶遣使上表曰:"臣國累葉,偏受殊恩,文武良輔,世蒙朝爵。行冠軍將軍右賢王余紀等十一人,忠勤宜在顯進,伏願垂愍,並聽賜除。"仍以行冠軍將軍右賢王余紀為冠軍將軍。以行征虜將軍左賢王余昆、行征虜將軍余暈並為征虜將軍。以行輔國將軍余都、余乂並為輔國將軍。以行龍驤將軍沐衿、余爵並為龍驤將軍。以行寧朔將軍余流、麋貴並為寧朔將軍。以行建武將軍於西、余婁並為建武將軍。太宗泰始七年,又遣使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