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四



尋授大將軍,拜吏部尚書。時高祖又令弘與楊素、蘇威、薛道衡、許善心、虞世基、崔子發等並召諸儒,論新禮降殺輕重。弘所立議,眾鹹推服之。仁壽二年,獻皇后崩,三公已下不能定其儀注。楊素謂弘曰:"公舊學,時賢所仰,今日之事,決在於公。"弘了不辭讓,斯須之間,儀注悉備,皆有故實。素嘆曰:"衣冠禮樂,盡在此矣,非吾所及也!"弘以三年之喪,祥禫具有降殺,期服十一月而練者,無所象法,以聞於高祖,高祖納焉。下詔除期練之禮,自弘始也。弘在吏部,其選舉先德行而後文才,務在審慎。雖致停緩,所有進用,並多稱職。吏部侍郎高孝基,鑑賞機晤,清慎絕倫,然爽俊有餘,跡似輕薄,時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識其真,推心委任。隋之選舉,於斯為最。時論彌服弘識度之遠。

煬帝之在東宮也,數有詩書遺弘,弘亦有答。及嗣位之後,嘗賜弘詩曰:"晉家山吏部,魏世盧尚書,莫言先哲異,奇才並佐余。學行敦時俗,道素乃沖虛,納言云閣上,禮儀皇運初。彝倫欣有敘,垂拱事端居。"其同被賜詩者,至於文詞讚揚,無如弘美。大業二年,進位上大將軍。三年,改為右光祿大夫。從拜恆岳,壇場珪幣,墠畤牲牢,並弘所定。還下太行,煬帝嘗引入內帳,對皇后賜以同席飲食。其禮遇親重如此。弘謂其諸子曰:"吾受非常之遇,荷恩深重。汝等子孫,宜以誠敬自立,以答恩遇之隆也。"六年,從幸江都。其年十一月,卒於江都郡,時年六十六。帝傷惜之,贈甚厚。歸葬安定,贈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文安侯,謚曰憲。

弘榮寵當世,而車服卑儉,事上盡禮,待下以仁,訥於言而敏於行。上嘗令其宣敕,弘至階下,不能言,退還拜謝,云:"並忘之。"上曰:"傳語小辯,故非宰臣任也。"愈稱其質直。大業之世,委遇彌隆。性寬厚,篤志於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隋室舊臣,始終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嘗因醉,射殺弘駕車牛。弘來還宅,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矣。"弘聞之,無所怪問,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已知之矣。"顏色自若,讀書不輟。其寬和如此。有文集十三卷行於世。

長子方大,亦有學業,官至內史舍人。次子方裕,性兇險無人心,從幸江都,與裴虔通等同謀弒逆,事見《司馬德勘傳》。

史臣曰: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采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綢繆省闥,三十餘年,夷險不渝,始終無際。雖開物成務,非其所長,然澄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大雅君子矣。子實不才,崇基不構,乾紀犯義,以墜家風,惜哉!

《隋書》 唐·魏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