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八



武平中,有血點地,自鹹陽王斛律明月宅而至於太廟。大將,社稷之臣也,後主以讒言殺之。天戒若曰,殺明月,則宗廟隨而覆矣。後主不悟,國祚竟絕。

《洪範五行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有魚孽,有彘禍,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寒

東魏武定四年二月,大寒。人畜凍死者,相望於道。京房《易飛候》曰:"誅過深,當燠而寒。"是時後齊神武作相。先是爾朱文暢等謀害神武,事泄伏誅,諸與交通者,多有濫死。

河清元年,歲大寒。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寒。"熯曰:"殺無罪,其寒必異。"是時帝淫於文宣李後,因生子,後愧恨,不舉之。帝大怒,於後前殺其子太原王紹德。後大哭,帝倮後而撻殺之,投於水中,良久乃蘇。冤酷之應。

梁天監三年三月,六年三月,並隕霜殺草。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謂亡法,厥罰霜。"是時,大發卒,拒魏軍於鍾離,連兵數歲。

大同三年六月,朐山隕霜。

陳太建十年八月,隕霜,殺稻菽。是時,大興師選眾,遣將吳明徹,與周師相拒於呂梁。

○鼓妖

梁天監四年十一月,天清朗,西南有電光,有雷聲二。《易》曰:"鼓之以雷霆。"霆近鼓妖。

《洪範五行傳》曰:"雷霆托於雲,猶君之託於人也。君不恤於天下,故兆人有怨叛之心也。"是歲,交州刺史李凱舉兵反。

十九年九月,西北隱隱有聲如雷,赤氣下至地。是歲,盜殺東莞、琅邪二郡守,以朐山引魏軍。

中大通六年十二月,西南有聲如雷。其年北梁州刺史蘭欽舉兵反。

陳太建二年十二月,西北有聲如雷。其年湘州刺史華皎舉兵反。

齊天保四年四月,西南有聲如雷。是時,帝不恤天下,興師旅。

後周建德六年正月,西方有聲如雷。未幾,吐谷渾寇邊。

開皇十四年正月旦,廓州連雲山有聲如雷。是時五羌反叛,侵擾邊鎮。二十年,無雲而雷。京房《易飛候》曰:"國將易君,下人不靜,小人先命。國凶,有兵甲。"後數歲,帝崩,漢王諒舉兵反,徙其黨數十萬家。

大業中,滏陽石鼓頻歲鳴。其後,天下大亂,兵戎並起。

○魚孽

梁大同十年三月,帝幸朱方,至四塹中,及玄武湖,魚皆驤首見於上,若望乘輿者。帝入宮而沒。《洪範五行傳》曰:"魚陰類也,下人象。又有鱗甲,兵之應也。"下人將舉兵圍宮,而睨乘輿之象也。後果有侯景之亂。

齊後主武平七年,相州鸕鶿泊,魚盡飛去而水涸。《洪範五行傳》曰:"急之所致。魚陰類,下人象也。"晏子曰:"河伯以水為國,以魚為百姓。"水涸魚飛,國亡人散之象。明年而國亡。

後周大象元年六月,陽武有鯉魚乘空而斗。猶臣下興起,小人縱之而斗也。明年帝崩,國失政。尉迥起兵相州,高祖遣兵擊敗之。

開皇十七年,大興城西南四里,有袁村,設佛會。有老翁,皓首,白裙襦衣,來食而去。眾莫識,追而觀之,行二里許,不復見。但有一陂,中有白魚,長丈余,小魚從者無數。人爭射之,或弓折弦斷。後竟中之,剖其腹,得粳飯,始知此魚向老翁也。後數日,漕渠暴溢,射人皆溺死。

大業十二年,淮陽郡驅人入子城,鑿斷羅郎郭。至女垣之下,有穴,其中得鯉魚,長七尺余。昔魏嘉平四年,魚集武庫屋上。王肅以為魚生於水,而亢於屋,水之物失其所也,邊將殆棄甲之變。後果有東闕之敗。是時,長白山賊寇掠河南,月余,賊至城下。郡兵拒之,反為所敗,男女死者萬餘人。

○蟲妖

梁大同初,大蝗,籬門松柏葉皆盡。《洪範五行傳》曰:"介蟲之孽也。"與魚同占。京房《易飛候》曰:"食祿不益聖化,天視以蟲。蟲無益於人而食萬物也。"是時公卿皆以虛淡為美,不親職事,無益食物之應也。

後齊天保八年,河北六州、河南十二州蝗。畿人皆祭之。帝問魏尹丞崔叔瓚曰:"何故蟲?"叔瓚對曰:"《五行志》云:'土功不時則蝗蟲為災。'今外築長城,內修三台,故致災也。"帝大怒,毆其頰,擢其發,溷中物塗其頭。役者不止。九年,山東又蝗,十年,幽州大蝗。《洪範五行傳》曰:"刑罰暴虐,食貪不厭,興師動眾,取城修邑,而失眾心,則蟲為災。"是時帝用刑暴虐,勞役不止之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