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



孝慈兄子沙羅,字子粹。父順,周眉州刺史。沙羅仕周,釋褐都督。後從韋孝寬破尉迥,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通秦縣公。開皇初,蜀王秀鎮益州,沙羅以本官從,拜資州刺史。八年,冉尨羌作亂,攻汶山、金川二鎮,沙羅率兵擊破之,授邛州刺史。後數載,檢校利州總管事。從史萬歲擊西爨,累戰有功,進位大將軍,賜物千段。尋檢校益州總管長史。會越歸人王奉舉兵作亂,沙羅從段文振討平之,賜奴婢百口。會蜀王秀廢,吏案奏沙羅云:"王奉為奴所殺,秀乃詐稱左右斬之。又調熟獠,令出奴婢,沙羅隱而不奏。"由是除名,卒於家。有子康。

○李雄

李雄,字毗盧,趙郡高邑人也。祖榼,魏太中大夫。父徽伯,齊陝州刺史,陷於周,雄因隨軍入長安。雄少慷慨,有大志。家世並以學業自通,雄獨習騎射。其兄子旦讓之曰:"棄文尚武,非士大夫之素業。"雄答曰:"竊覽自古誠臣貴仕,文武不備而能濟其功業者鮮矣。雄雖不敏,頗觀前志,但不守章句耳。既文且武,兄何病焉!"子旦無以應之。

周太祖時,釋褐輔國將軍。從達奚武平漢中,定興州,又討汾州叛胡,錄前後功,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閔帝受禪,進爵為公,遷小賓部。其後復從達奚武與齊人戰於芒山,諸軍大敗,雄所領獨全。武帝時,從陳王純迎後於突厥,進爵奚伯,拜硤州刺史。數歲,征為本府中大夫。尋出為涼州總管長史。從滕王逌破吐谷渾於青海,以功加上儀同。宣帝嗣位,從行軍總管韋孝寬略定淮南。雄以輕騎數百至硤石,說下十餘城,拜豪州刺史。

高祖總百揆,征為司會中大夫。以淮南之功,加位上開府。及受禪,拜鴻臚卿,進爵高都郡公,食邑二千戶。後數年,晉王廣出鎮并州,以雄為河北行台兵部尚書。上謂雄曰:"吾兒既少,更事未多,以卿兼文武才,今推誠相委,吾無北顧之憂矣。"雄頓首而言曰:"陛下不以臣之不肖,寄臣以重任。臣雖愚固,心非木石,謹當竭誠效命,以答鴻恩。"歔欷流涕,上慰諭而遣之。雄當官正直,侃然有不可犯之色,王甚敬憚,吏民稱焉。歲餘,卒官。子公挺嗣。

○張煚 劉仁恩 郭均 馮世基 厙狄颭

張煚,字士鴻,河間鄚人也。父羨,少好學,多所通涉,仕魏為盪難將軍。從武帝入關,累遷銀青光祿大夫。周太祖引為從事中郎,賜姓叱羅氏。歷司職大夫,雍州治中、雍州刺史、儀同三司,賜爵虞鄉縣公。復入為司成中大夫,典國史。周代公卿,類多武將,唯羨以素業自通,甚為當時所重。後以年老,致仕於家。及高祖受禪,欽其德望,以書征之曰:"朕初臨四海,思存政術,舊齒名賢,實懷勤佇。儀同昔在周室,德業有聞,雖雲致仕,猶克壯年。即宜入朝,用副虛想。"及謁見,敕令勿拜,扶升殿,上降榻執手,與之同坐,宴語久之,賜以几杖。會遷都龍首,羨上表勸以儉約,上優詔答之。俄而卒,時年八十四。贈滄州刺史,謚曰定。撰《老子》、《莊子》義,名曰《道言》,五十二篇。

煚好學,有父風。在魏釋褐奉朝請,遷員外侍郎。周太祖引為外兵曹。閔帝受禪,加前將軍。明、武世,歷膳部大夫、冢宰司錄,賜爵北平縣子,邑四百戶。宣帝時,加儀同,進爵為伯。高祖為丞相,煚深自推結,高祖以其有乾用,甚親遇之。及受禪,拜尚書右丞,進爵為侯。俄遷太府少卿,領營新都監丞。丁父憂去職,柴毀骨立。未期,起令視事,固讓不許,授儀同三司,襲爵虞鄉縣公,增邑通前千五百戶。尋遷太府卿,拜民部尚書。晉王廣為揚州總管,授煚司馬,加銀青光祿大夫。煚性和厚,有識度,甚有當時之譽。後拜冀州刺史,晉王廣頻表請之,復為晉王長史,檢校蔣州事。及晉王為皇太子,復為冀州刺史,進位上開府,吏民悅服,稱為良二千石。仁壽四年卒官,時年七十四。子慧寶,官至絳郡丞。

開皇時有劉仁恩者,不知何許人也,倜儻有文武乾用。初為毛州刺史,治績號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書。又以行軍總管從楊素伐陳,與素破陳將呂仲肅於荊門,仁恩之計居多,授上大將軍,甚有當時之譽。馮翊郭均、上黨馮世基,並明悟有幹略,相繼為兵部尚書。代人厙狄嶔,性弘厚,有局度,官至民部尚書。此四人俱顯名於當世,然事行闕落,史莫能詳。

史臣曰:二趙明習故事,當世所推,及居端右,無聞殊績。固知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異宜,不可逾量。長孫平諫赦誹謗之罪,可謂仁人之言,高祖悅而從之,其利亦已博矣。元暉以明敏顯達,韋師以清白成名,楊尚希、楊異,宗室之英,譽望隆重,蘇孝慈、李雄、張煚,內外所履,鹹稱貞乾,並任開皇之初,蓋當時之選也。

《隋書》 唐·魏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