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八十六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攸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以潛通。故茲江外之珍果,
結成禁中之佳實。綠蒂含霜,芳流綺殿;金衣爛日,色麗彤庭。欣
荷寵頒,漸無補報。臣等欣瞻之至,不勝景仰之誠,謹上表以聞。
玄宗覽表大悅,溫旨批答。那柑橘中,卻有一個是合歡的,左右進上。玄宗見了,愈加歡喜,與楊妃互相把玩,玄宗說道:“此果早知人意,我與妃子同心一體,所以結此合歡之實。我二人可共食之,以應其祥。”乃促其坐同剖,交口而食。因命畫工寫合歡柑橘圖,傳之於後世。楊國忠於此又復獻聯詞,以為此乃非常之祥瑞,陛下宣頒囗稱慶。正是:
屈軼曾生黃帝時,自能指佞最稱奇。唐家柑橘成何用?翻使
諛臣進佞詞。
玄宗聽了楊國忠諛佞之言,遂降旨以宮中有珍果之樣,賜民大(酉甫)。於是選擇吉日,率嬪妃及諸王輩御勤政樓,大張聲樂,陳設百戲,聽人縱觀,與民同樂。京城內百姓中,士民男女,擁集樓前,好不熱鬧。教坊女人,有一個王大娘者,其技能為舞竿,將一丈八尺長的一根大竹竿,捧置頭頂,竿兒上綴著一座木山,為瀛洲方丈之狀,使一小兒手扶絳節,出入其間,口中歌唱。王大娘頭頂著竿,鏇舞不輟,卻正與那小兒的歌聲節奏相應。玄宗與嬪妃諸王等看了,俱嘖嘖稱奇。時有神童劉晏,年方九歲,聰穎過人,因朝臣舉薦登朝,官為秘書省正字。是日玄宗召於樓中侍宴,命王大娘舞竿,因命劉晏詠王大娘舞竿的詩一首。劉晏應聲即吟道:
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說說綺羅偏有力,猶嫌輕
便更著人。
玄宗同嬪御及諸王,見劉晏吟詩敏捷,詞中又有隱帶諧謔之意,諸歡喜讚嘆。楊貴妃抱他坐於膝上,親為之梳發。梳罷,玄宗招之近前,親執其手戲問道:“汝以童年,官為正字,未知正得幾字?”劉晏應口答說道:“請字都正,只有一個朋字未正。”這句話分明說那些一班朝臣,各立朋黨,難於救正。恰好合著朋字形體,偏而不正之意。玄宗聞其言,連聲稱善,顧左右道:“此兒非特聰慧,且識力異人,將來居官任事,必有可觀者焉!”眾人俱稱賀朝廷得佳士。玄宗大喜,即命以牙笏錦袍賜之,說道:“朕知汝他年必能自立,必不傍人門戶也。”後人有詩云:
同道為朋何有黨,正因邪正兩途分。誤言朋字終難正,欲正臣
時先正君。
是日歡宴至晚夕,樓上掛起花燈,各樣名色不同,光彩眩目。玄宗正與眾官賞玩間,只聽得樓前人聲鼎沸,也有嬉笑的,也有爭嚷的,也有你呼我應者的,聲音極其嘈雜。玄宗問是何故,內侍眾人啟奏,說樓下百姓,爭看花燈,擁擠喧譁,呵斥不止,伏候聖裁。玄宗道:“可著該管官嚴飭禁約,再著衛士振威彈壓。如再不止,拿幾個責治示眾便了。”劉晏忙奏道:“人聚已眾,不可輕責;況陛下與民同樂,許其眾看,如何又加責治。以臣愚見,莫如使梨園樂工,當樓奏技,傳諭眾人靜聽,彼百姓喜於聞所未聞,則人聲自息矣。”玄宗點頭道:“此言極善。”遂命內侍先傳聖旨,曉諭眾人。隨後命梨園眾子弟,一個個的錦衣花帽,手執樂器,出至樓頭,齊齊整整的都站立於花燈之下。眾人擁著觀望,那歡笑之聲雖未即止,然不似從前的喧鬧了。高力士奏道:“眾樂工之中,惟李謨的羌笛尤為擅名,是乃眾人之所最為喜聽,宜令樓下眾人,清聽一曲,以息眾喧。”玄宗依其所奏,傳命李謨先獨自當樓吹笛。李謨領旨,當樓面前向下把手一指,高聲說道:“我李謨奉聖旨先自吹笛,使與你們眾人聽聽。你們若果知音,須靜聽者。”說罷,雙手按著一枝紫紋雲夢竹的笛兒,呼亮嚦嚦,吹將起來了。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鶴舞,樓下萬萬千千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玄宗大喜。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