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八十六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莫道喧譁難禁止,一聲可息萬千聲。
你道李謨的那笛,如何恁般人妙?蓋緣玄宗洞曉音律,絲竹管弦,無不各盡其妙。有時自製曲調,隨意即成,清濁疾徐,迴環轉變,自合節奏。於諸樂器中,獨不喜琴聲,聞人鼓琴,便欲別奏他樂以洗耳,謂之解穢。其所最愛者,揭鼓與笛,以此為八音之領袖,為諸樂之所不可少。每當官中私宴,梨園奏曲,玄宗或親自擊鼓,或吹玉笛以和之。楊妃亦善吹玉笛。
先是天寶初年,嘗於二月初旬,晨起巾櫛方畢,時值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內殿庭中,柳杏將芽。玄宗閒坐四顧,咄嗟而起道:“對此景物,豈可不與他判斷?”遂命楊妃先吹玉笛一遍,隨後親自臨軒,擊揭鼓一通,其名曰春光好,亦是玄宗自製的雅調。鼓音才歇,回顧庭前柳杏都已葉舒花放,天顏大喜,指向眾嬪妃看了笑道:“此一事可不喚我作天工耶!”眾皆頓首,口稱萬歲。
又一日,玄宗晝寢於玉清宮中,忽夢有仙女數人,從空而降,容貌俱極美麗,手中各執一樂器,向著玄宗舞吹了一回,聲音之絕妙異常,其中笛聲,尤為佳妙。仙女道:“此乃神仙之樂,名曰紫雲回。陛下既深通音律,可傳授了去。”玄宗醒來,樂音猶然在耳,遂自吹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過了兩三日,偶乘月明之夜,與高力士改換了衣服,出宮微行遊戲。走過了幾處街坊,回走至宮牆外一座大橋之上,立著看月。忽聞遠遠的地方兒有笛聲嘹亮,仔細聽之,卻正是紫雲回的聲調。玄宗驚訝道:“此吾夢中所傳授,新自譜就的親翻妙曲,並末曾傳授他人,何故外間亦有此調?大為可怪。”遂密諭高力士道:“明日可與我查訪那個吹笛的人,不要驚嚇了他,好好引來見我。”高力士領旨,至次日早晨帶著從人,依昨夜笛聲所在,挨戶查過,有人說:“此間有個姓李的少年,最善吹笛,昨夜吹笛的就是他。”力士著人引至李家,以天子之命,召那少年入宮見駕。玄宗問他:“昨夜所吹的笛曲,從何處得來?”那少年奏道:“臣姓李名漠,自幼性好吹笛,因精於其技。前兩三夜,偶於宮牆外大橋上步月,聞得宮中笛聲,細聽節奏,極其新異,非復人間所有,因用心暗記,以指爪書譜。回家即依調試吹之,愈知其妙。昨夜便自演習,不料有污聖耳,臣該萬死,望陛下恕之。”玄宗喜其聰慧知音,遂命為押班梨園之長,時常得供奉左右。此正“連昌宮詞”所云:
李謨壓笛傍宮牆,悟得新翻數般曲。
自此李謨更得盡傳內府新聲,其技愈加精妙。當夜在勤政樓頭奏技,萬民樂聞,天子稱賞。笛聲既畢,眾樂齊作,繼以清歌妙舞,樓下眾人,都靜觀寂聽,更無喧鬧。玄宗直至歡宴到曉鍾初嗚起來,方才罷散。正是:
俱向樓頭勤取樂,何嘗肯把政來勤。
未知後事何如,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