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四十三回 連巨真設計賺賈柳 張須陀具疏救秦瓊


一日張須陀在平原,正要請叔寶商議招集流民守御良策;忽然見一個差官,到張須陀軍中,稱有兵部機密文書投遞。張須陀拆來看了,仍置封袋中,放在案桌上。差官道:“宇文爺吩咐,要老爺即刻施行,恐有走脫。”張須陀道:“知道了,明日領回文。”須陀回到帳中,燈下草成一書稿,替秦瓊辯明,並非李密一黨,不可謬聽奸頑,陷害忠良云云,叫一個謹慎書吏錄了,又寫一道回兵部回文。
次日正待發放差官,恰值叔寶撫安民庶已畢,來議鏇師。差官聞得叔寶到營,只道張須陀騙他來拿解,隨即進營,見須陀與叔寶和顏悅色,談笑商量。叔寶待起身,差官怕他走了,忙過去稟說:“兵部差官領回文。”須陀對差官道:“你這樣性急!”叫書吏把回文與他。差官見只與回文,只得又道:“差官奉文題解人犯,還求老爺將犯人交割,添人協解。”須陀道:“這事情我已備在回文中,你只拿去便了。”差官道:“宇文爺臨行吩咐,沒有人犯,你不要回來。今人犯現在,求老爺發遣,小官好回覆。”張須陀道:“你這差官好多事!這事我已一面回文,一面具本辨明,去罷!”這差官甚有膽力,又道:“老爺在上,這事關係叛逆,已經具請題解,非同小可;若犯人不去,不惟小官干係庇護奸黨,在老爺亦有不便。”叔寶不知來由,見差官苦懇,到為他方便道:“大人,是甚逆犯,若是真實,便與解去。”須陀笑道:“莫理他!”這官便極了,嚷道:“奉旨拿逆犯秦瓊,怎么反與他同坐,將我趕出。欽題犯人,這等違抗!”秦叔寶聽見逆犯秦瓊四字,便起身離坐,向須陀道:“大人,秦瓊不知有何悻逆,得罪朝廷,奉旨題解;若果有旨,秦瓊就去,豈可貽累大人。”
須陀初意只自暗中挽回,不與叔寶知道,到此不得不說道:“昨日兵部有文書行來,道有楊玄感一黨,逃犯韋福嗣,招稱都尉與王伯當家眷窩藏李密,行文題解。我想都尉五年血戰,今在山東,日夕與下官相聚,何曾與玄感往來,平白地枉害忠良。故此下官已具一個辨本,與彼公文回部。這廝倚恃官差,敢如此放潑。”叔寶道:“真假有辨,還是將秦瓊解京,自行展辨。當日止因拿李密不著,就將這題目陷害秦瓊,若秦瓊不去,這題目就到大人了。”叫從人取衣帽來,換去冠帶赴京。須陀道:“都尉不必如此,如今山東、河北,全靠你我兩人;若無你,我也不能獨定。且丈夫不死則已,死也須為國事,烈烈轟轟,名垂青史。怎拘小節,任獄吏屠毒,快讒人之口?”叫書吏取那本來與叔寶看了,當面固封,叫一個聽差旗牌即刻設香案,拜了本,給了旗牌路費,又取了十兩銀,賞了差官。差官見違拗不過,只得回京。叔寶向前稱謝。須陀道:“都尉不必謝,今日原只為國家地方之計,不為都尉,無心市恩;但是我兩人要併力同心,盡除群盜,撫安百姓,為國家出力便了。”自此叔寶感激須陀,一意要建些功業,一來報國家,二來報知己;卻不知家中早又做出事來。正是:
總是奸雄心計毒,故教忠義作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