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九十八



霫●國

霫●。匈奴之別種。居鮮卑故地。亦與靺鞨為鄰。勝兵萬人。並臣於頡利。習俗與突厥略同。其渠帥號為俟斤。

貞觀三年朝貢。至二十一年。列其地為置顏州。即以其酋長為刺史。先是。太宗蕩平突厥。其番望多授以侍衛之官。沙漠之人。素愛錦罽。太宗既招來遐域。特賜其好者。用文錦析用舊縷。而錯綜其色。花葉翔走。事多殊形。每頒賜其酋長。大為榮寵。

顯慶五年。以其首領李含珠為居延都督。含珠死。以其弟厥都為居延都督。自後無聞焉。

党項羌

党項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魏晉已降。西羌微弱。自周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當氏。米擒氏。拓拔氏。最為強族。俗皆土著。有棟宇。織氂牛及羊毛覆之。俗尚武。無法令賦役。其人多壽。年至百五六十歲。不事生產。好為竊盜。互相陵劫。尤重複讎。若讎人未得。必蓬頭垢面。跣足蔬食。要斬讎人而後復故常。男女並皆衣裘褐。仍被大氈。不知耕稼。土無五穀。氣候多風寒。以氂牛馬騾羊豕為食。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求大麥於他界。醞以為酒。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婦。淫穢蒸報。諸夷中最為甚。然不婚同姓。老死者。以為盡天年。親戚不哭。少死者則雲夭枉。而悲哭之。死則焚屍。名為火葬。無文字。但俟草木以記歲時。

貞觀三年。南會州都督鄭元遣招諭。其長細封步賴舉部內附。亦自入朝。列其地為軌州。拜步賴為刺史。其後諸部相次內附。列其地為崌奉岩遠四州。各拜首領為刺史。五年。詔遣使開其河曲地為六十州。內附者三十四萬口。有羌酋拓拔赤詞者。甚為渾主伏允所昵。與之結婚。屢抗官軍。後與其從子思頭並率眾與諸首領歸款。列其地為懿嵯麟可等三十二州。以松州為都督府。羈縻存撫之。拜赤詞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氏。自是。從河首大磧石山已東。並為中國之境。後吐蕃強盛。拓拔氏漸為所逼。遂請內徙。始移部落於慶州。因置靜邊等州以處之。故地陷於吐蕃。其處者為其役屬。吐蕃謂之弭藥。又有黑党項。在赤水之西。李靖之西討也。渾主乞伏允奔之。處以空閒之地。及吐谷渾國舉國內屬。其黑党項首領號敦善王。因貢方物。其雪山党項。姓破醜氏。居雪山之下。貞觀初。亦常朝貢。又有白狗舂桑白蘭等諸羌。自龍朔以後。並為吐蕃所破。而服屬焉。其在西北邊者。天授三年內附。凡二十萬口。分其地置朝吳浮歸等十州。仍散居靈夏等界內。自至德已後。常為吐蕃所誘。密以官告授之。使為偵導。故時或侵叛。尋亦底寧。至寶應初。其首領來朝。請助國供靈川軍糧。優詔讚美。其在涇隴州界者。至後上元元年。率其眾十餘萬詣鳳翔節度使崔光遠請降。

寶應元年十二月。其歸順州部落。乾封州部落。歸義州部落。順化州部落。和寧州部落。和義州部落。寶善州部落。寧定州部落。羅雲州部落。朝鳳州部落。並詣山南西道都防禦使梁州刺史臧希讓請冊印。希讓以聞。詔從之。

貞元三年十二月。初禁商占以口馬器械於党項部落貨易。十二年二月。六州党項自石州奔過河西。党項有六府部落。曰野利越詩。野利龍兒。野利厥。律兒黃。野海。野窣等。居慶州者。號為東山部落。居夏州者。號為夏平部落。永泰大曆以後。居石州依水草。至是。永安城鎮將阿史那思昧擾其部落。求取駝馬無厭。中使又贊成其事。党項不堪其弊。遂率部落奔過河。

元和元年七月。宰相杜佑上疏曰。伏見近者党項與西戎潛通。屢有降人指陳事跡。而公卿廷議。以為宜當謹兵。備戒戎軼。益發甲卒。邀其寇暴。此蓋未達事機。匹夫之常論耳。夫蠻夷猾夏。唐虞已然。周宣中興。獫狁為害。但命南仲往城朔方。驅之太原。及是而止。誠不欲弊中國。怒遠夷也。秦平六國。恃其兵力。北築長城。以拒匈奴。西逐諸羌。出於塞外。勞力擾人。結怨階亂。中國未靜。賊徒競起。海內雲擾。實生謫戍。漢武因文景之富。命將興師。遂至戶口減半。竟下哀痛之詔。罷田輪台。前史書之。為嘉其先迷而後復。蓋聖王之治天下也。惟務綏靜蒸民。故西至流沙。東漸于海。在南與北。示存聲教。不以遠物為珍重。求遐方入貢。蓋疲內而事外。終得少而失多。故前代納忠之臣。並有諫君之議。淮南王請息師於閩越。賈捐之願棄地於珠崖。安危利害。高懸前史。昔馮奉世矯漢帝之詔。擊莎車。傳其王首於京師。威振西域。宣帝大悅。議加爵土之賞。蕭望之獨以為矯制違命。雖有功效。不可為法。恐後之奉使者。遂爭發兵為國家生事。述理明白。其言遂行。國家自天后以來。突厥默啜。兵強氣勇。屢寇邊城。為害頗甚。開元初。邊將郝靈荃親捕斬之。傳首闕下。自以為功。世莫有二。自望寵爵。宋璟為相。慮武臣邀功。為國生事。止授以郎將。由是訖開元間。無人複議開邊。中國遂寧。外夷亦靜。此皆成敗可征。鑒誡非遠。其党項小蕃。雖處中國。本懷我德。當示撫綏。間者邊將非廉。亟有侵刻。或利其善馬。或取其子女。使賄其方物。征為役徒。怨苦既多。叛亡遂起。或與北狄通使。或與西戎連寇。有為使然。固當懲革。傳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管子曰。國家無使勇猛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遠略也。今戎醜方強。邊備未實。誠慎擇良將。誡之完葺。使知誠信。絕其求取。用示懷柔。來則懲御。去則謹備。自然彼懷我德。革其奸謀。何必遽圖興師。坐致勞費。陛下上聖至仁。覆育群類。動必師古。謀無不臧。伏望堅保永圖。置兵衽席。實天下幸甚。上深嘉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