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六十六



國子監

武德初。為國子學。隸太常寺。貞觀元年五月。改為監。龍朔二年。改為司成館。鹹亨元年。復為國子監。光宅元年。改為成均監。神龍元年。復為國子監。

東都國子監

龍朔二年正月十八日置。學官學生。分於兩教授。

祭酒。 龍朔二年。改為大司成。鹹亨元年。復為祭酒。光宅元年。改為成均祭酒。神龍元年。復為祭酒。

貞觀中。孔穎達為祭酒。準故事。上日。開講五經題。至天后朝。諸武駙馬為祭酒。乃判祥瑞案三道。非舊典也。

司業。 武德初省。貞觀六年二月二日。置一員。龍朔二年。改為少司成。鹹亨元年。復為司業。本一員。太極元年二月十八日。加一員。以蕭憲為之。

國子博士。 龍朔二年。改為司成宣業。鹹亨元年復舊。

丞。 武德初。省隋三員。置一員。

長安四年四月四日敕。國子監宜置直講四人。四考聽選。

大曆五年八月。皇太子於國學行齒冑之禮。國子司業歸崇敬。以國學及官名不正。並請改之。上疏曰。禮記王制曰。天子學曰辟雍。五經通義雲。辟雍。養老教學之所也。以形制言之。雍。壅也。辟。璧也。言壅水環之圜如璧形。以義理言之。辟。明也。雍。和也。言以禮樂明和天下。禮記亦謂之澤宮。射義雲。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宮。故前代文士。亦呼為璧池。亦曰璧沼。亦謂之學省。後漢光武立明堂辟雍靈台。謂之三雍。至明帝。躬行養老於其中。晉武帝亦作明堂辟雍靈台。親臨辟雍。行鄉飲酒之禮。又別立國子學。以殊士庶。永嘉南遷。唯有國子學。不立辟雍。北齊立國子寺。隋初亦然。至煬帝大業十三年。改為國子監。今國家富有四海。聲名文物之盛。唯辟雍獨闕。伏請改國子監為辟雍省。又以祭酒之職。非學官所宜。按周禮師氏。掌以美詔王。敢請改祭酒為大師氏。位正三品。又司業者。義在禮記雲。樂正司業。正。長也。言樂官之長。司主此業。爾雅雲。大板謂之業。按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則業是懸鐘磬之虡也。今太學既不教樂。於義則無所取。請改司業一為左師。一為右師。位正四品。又以五經六籍。古先哲王致治之式也。國家創業。取士之法。立明經。發微言於眾學。釋回增美。選賢與能。自艱難以來。取人頗異。考試不求於文藝。及第先取於帖經。遂使顓門業廢。請益無從。師資禮虧。傳授義絕。今請以禮記左傳春秋為大經。周禮儀禮毛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其公羊穀梁。文疏既少。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所擇博士。兼通孝經論語。依憑章疏。講解分明。注引旁通。問十得九。兼德行純潔。文辭雅正。儀刑規範。可為師表者。令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者給驛。年七十已上者。備禮徵聘。其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品秩上下。生徒之數。各有等差。舊博士助教直講直經。及律館算館書館助教。請皆罷省。其教授之法。學生至監。謁同業師。其所贄修一束。清酒一壺。衫布一段。其色隨師所服。師出中門。延入與坐。割修酌酒。三爵而止。乃發篋出經。摳衣前請。師為依經辨理。舉一隅。然後就室。每朝晡二時。居講堂說釋道義。發明大體。兼教以文行忠信之道。示以孝悌睦友之義。旬省月試。時考歲貢。以生徒及第多者為博士考課上下。疏奏不從。

元和元年正月敕。自今以後。國子祭酒司業。及學官。並須取有德望學識人充。四月。國子祭酒馮伉奏。應解學生等。國家崇儒。本於勤學。既居庠序。宜在交修。其有藝業不勤。游處非類。樗蒱六博。酗酒喧爭。凌慢有司。不修法度有一於此。並請解退。又有文章帖義。不及格限。頻經五年。不堪申送者。亦請解退。其禮部所補生。到日。亦請準格帖試。然後給廚役。每日一度。試經一年。等第不進者。停廚。庶以上功。示其激勸。又準格。九年不及第者。即出監。聞比來多改名卻入。起今以後。如有此類。請退送法司。準式科處。敕旨。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