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二十八



長慶四年三月赦文。鷹犬之流。本備搜狩。委所司量留多少。其餘勒州府。更不得進來。

會昌元年十月。車駕幸鹹陽校獵。

二年十月。校獵於太白原。諫議大夫高少逸。於合內論奏曰。陛下校獵太頻。出城稍遠。萬機廢弛。晨去暮歸況方用兵師。尤宜停止。上改容勞之。少逸退。上謂宰臣曰。諫官甚要。朕時聞其言。庶幾減過也。

祥瑞上

儀制令。諸祥瑞若麟鳳龜龍之類。依圖書大瑞者。即隨表奏。其表惟言瑞物色目。及出處。不得苟陳虛飾。告廟頒下後。百官表賀。其諸瑞並申所司。元日以聞。其鳥獸之類。有生獲者。放之山野。余送太常。若不可獲。及木連理之類。有生即具圖書上進。詐為瑞應者。徒二年。若災祥之類。史官不實對者。黜官三等。

武德元年十二月。新豐鸚鵡谷水清。世傳雲。此水清。天下平。開皇之初。暫清復濁。至是復清。

七年閏七月十三日。長安古城見渠水生鹽。色紅白而味甘。狀如方印。

八年四月十三日。赤雀巢於殿門。

九年四日二十五日。甘露降於中華殿之桐樹。凝泫如冰雪。以示群臣。

貞觀二年九月三日詔。朕每見諸方表奏符瑞。慚懼增深。且安危在於人事。吉凶繫於政術。若時主肆虐。嘉貺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征不能致其惡。以此而言。未為可恃。今以後。麟鳳龜龍大瑞之類。依舊錶奏。自外諸瑞。宜申所司。其大瑞應奏者。惟錄瑞物色目。及出見處所。更不得苟陳虛詞。

其年九月。上曰。比見群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為桀紂。後魏之世。吏焚連理木。煮白雉而食之。豈足為至治乎。嘗有白鵲構巢於寢殿上。合歡如腰鼓。聲相應和。左右稱賀。上曰。我嘗笑隋帝好祥瑞。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巢。縱散飛於野外。

十一年六月六日。滁州言。野蠶成繭。遍于山阜。至十三年。野蠶又食槲葉成繭。大如柰。其色綠。凡收六千五百七十石。至十四年六月。又收八千三百石。

十四年二月十四日。陝州刺史房仁裕奏。所管界內二百餘里。正月元日。黃河載清。四日乃止。

十七年三月二日。皇太子初立。有雄雉飛集東宮顯德殿前。上問褚遂良。是何祥也。遂良對曰。昔秦文公時。有童子化為雉。雌者鳴於陳倉。雄者鳴於南陽。童子言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遂以為寶雞祠。漢光武得雄。遂起南陽。而有四海。陛下舊封秦王。故雄雉見於秦地。此所以彰表明德也。上大悅曰。立身之道。不可無學。

十七年九月。皇太子寢室中。產紫芝二十四莖。並為龍鳳之形。

十八年十月八日。山南獻木連理。交錯玲瓏。有同羅目。一丈之餘並枝者二十餘所。司徒長孫?忌曰。自從嘉祥雜沓。陛下推而勿居。遂令史臣閣筆。無以示後。因相率拜賀。上曰。朕觀古之帝王。睹妖災則懼而修德者。福自至。見祥瑞則逸而行惡者。禍必臻。今瑞應之來。朕當勞心勞力。以答天地耳。何煩致賀。

二十年十一月。汾州上言。青龍白龍見。白龍吐物。初在空中。有光如火。至地陷入地二尺。掘之。則元金也。

二十一年正月。玉華宮李樹連理。隔澗合枝。

顯慶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司勛員外郎源行守家。毛桃樹生李桃。太子詹事李寬等上表陳賀。上謂侍臣曰。凡厥休祥。雖雲美事。若其不實。取笑後人。朕嘗見先朝說隋煬帝好聞祥瑞。嘗有野雀集於殿上。校尉唱雲。此是鸞鳥。有衛士報雲。村野之中。大有此物。校尉乃笞衛士。仍奏為鸞。煬帝不究真虛。即以為瑞。仍名此殿為儀鸞。嗤笑至今未弭。人之舉措。安可不思。今李寬等所言。得無類此。凡祥瑞之體。理須明白。或龍飛在泉。眾人同見。雲色雕綺。觀者非一。如此之輩。始號嘉祥。自余虛實難明。不足信者。豈得妄想牽率。稱賀闕前。

龍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絳州麟見。二十六日。含元殿前麟趾見。至來年正月一日。改元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