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二十八



上元三年十一月一日。陳州上言。宛丘縣鳳凰集。眾鳥數萬。前後翔從。行列齊整。色別為群。三日。遂改元儀鳳。

長壽二年正月元日。大雪。質明而晴。上謂侍臣曰。俗雲元日有雪。則百穀豐。未知此語故實。文昌左丞姚對曰。汜勝之農書雲。雪是五穀之精。以其協和。則年穀大獲。又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元日降雪。以為嘉瑞。上曰。朕御萬方。心存百姓。如得年登歲稔。此即為瑞。雖獲麟鳳。亦何用焉。

開元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潞州獻瑞應圖。上謂宰臣曰。朕在潞州。但靖以恭職。不記此事。今既固請編錄。卿喚取藩邸舊僚。問其實事。然後修圖。上又謂宰臣曰。往昔史官。惟記災異。將令王者懼而修德。故春秋不書祥瑞。惟記有年。聖人之意明矣。遂敕天下諸州。不得更奏祥瑞。至大曆十四年閏五月十四日。澤州進慶雲圖。制曰。朕以時和年豐為嘉祥。以進賢遂忠為良瑞。如慶雲靈草異木。自今已後並不須進。諸道亦宜準此。

十九年四月一日。揚州奏。穭生稻二百一十頃。再熟稻一千八百頃。其粒與常稻無異。

天寶三載三月六日。武威郡奏。番禾縣嘉瑞鄉天寶山。有醴泉湧出。嶺石化為瑞¥。遠近貧乏者。取以給食。遂改番禾縣為天寶縣。

大曆二年。嶺南節度使徐浩奏。十一月二十五日。當管懷集縣。陽雁來。乞編入史。從之。(先是。五嶺之外。翔雁不到。浩以為陽為君德。雁隨陽者。臣歸君之象也。)

五年九月。太原奏文水縣冬蠶成?。

八年七月。解縣安邑兩池生乳鹽。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請薦於清廟。編之史冊。從之。至十一年十一月。賜號寶應慶靈池。

興元元年八月。亳州真源縣大空寺。李樹植來十四年。長一丈八尺。今春枝忽上聳。高六尺。周回似蓋。九十餘尺。先天觀元元皇帝太后陵槐樹下。有靈泉湧出。上有雲氣五色。黃龍再見於泉中。

貞元八年正月。鄂州觀察使何士乾獻白鹿。上曰。朕初即位。即止祥瑞。士乾致白鹿。其謂我何。還之。彼當慚懼。留之。遠近復獻。竟不視。遂放於苑中焉。

十年正月。西川奏。當管甘露降。松柏樹竹藂等二千四百四十二處。

其年。懷州奏獲白雀二。

十一年二月。同州進五色雁。八月。潞州進白鸛。

十一月。潭州進赤鳥。

十二年七月。東都留守奏。苑內生芝草一株。是月。河陽進白鴝鵒二。

十八年八月。滄州言白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