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四十三



十一年九月。熒惑太白犯上將星。(其年。北平王馬燧薨。)

二十一年正月己酉。太白犯昴。

永貞元年十二月己酉。歲星犯太微西垣。

元和十五年七月庚申。熒惑退行入羽林。

長慶元年八月壬辰。太白犯太微垣南第一星一尺所。九月戊戌。入太微。

四年二月癸卯。太白犯東井北轅。三月甲子。熒惑犯歲星。壬申。太白犯東井。八月丁丑。熒惑犯填星。癸未。犯東井。丁亥。復入東井。己丑。太白犯軒轅右角。

寶曆元年九月癸未。太白犯南斗。

太和六年九月癸卯。熒惑入太微。犯右執法。

九年八月二日。太白犯太微。

其年九月八日。熒惑犯氐西南星。二十八日。又犯鉤鈐。開成元年十月三日。熒惑入氐。

二年五月十二日。太白犯畢。十月二十五日。又犯房。

三年五月五日。太白犯輿鬼。六月一日。犯熒惑。二十八日。又犯右執法。十月七日。又犯南斗。

會昌元年九月癸巳。熒惑犯輿鬼。閏九月丁酉。貫鬼宿。戊戌。在鬼中。

二年六月乙丑。熒惑犯歲星。丙寅。太白犯東井。

三年七月癸巳。熒惑蒼赤色。動搖於井中。至八月十六日。犯輿鬼。

四年五月戊午。太白犯填。

五年二月五日。太白掩昴北側。在昴宿一度。五月辛酉。太白入畢口距星東南一尺。八月七日。太白犯軒轅大星。九月二十九日。熒惑犯上將星。

大中十一年八月。熒惑犯東井。

星聚

武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太白辰填聚於東井。

九年六月十一日。辰歲會於東井。二十三日。辰歲又會於東井。

貞觀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會於東井。

十九年九月。太白入太微。(時太宗平高麗。初下白岩城也。)

二十年七月丁未。歲星守東壁。

景雲二年七月。太白填同在張宿。

太極元年四月。熒惑太白同守東井。

至德二載四月乙酉。太白與熒惑集於東井。

乾元元年四月庚戌。熒惑與填星聚於營室。(時上立張氏為皇后。)

大曆三年七月。五星聚於東井。九月。四星聚於東井。

貞元四年乙亥。熒惑歲填三星。聚營室三十餘日。

六年閏四月庚戌。太白辰聚於東井。

元和十一年五月丁卯。辰星與歲會東井。六月己未。辰星歲星會於東井。相去一尺。十一月戊子。填熒惑會於虛危。

十四年八月丁丑。太白辰星歲星聚於軫。

太和九年八月三日。太白熒惑會於角五度。

開成四年正月丙辰。熒惑太白辰會於南斗。

流星

武德三年十月三十日。有流星墜於東都城內。殷殷有聲。高祖謂侍臣曰。此何祥也。起居舍人令狐德棻曰。司馬懿之伐遼東也。有流星墜遼東梁水上。尋而公孫淵敗走。晉軍追之。至其星墜所。斬之。此王世充滅亡之兆也。

貞觀十六年六月甲辰。有流星狀如月。西南流三丈乃滅。

十八年五月五日。有流星如斗。出東壁。光照地。聲如雷。景龍二年二月十九日。有大星墜於西南。有聲如雷。野雉皆雊。

景雲二年八月十七日。東方有流星出五車。至上台。

其年九月十二日。北方有流星出中台。至相滅。(十月三日。韋安石郭元振張說李日知並罷相。)

太極元年正月二十一日。有流星出太微。至相而滅。

天寶三年閏二月十七日。有流星如月。墜於東南。有聲。元和二年十二月己巳。西北角有流星亘天。尾跡散落如珠。

九年四月辛巳。北方有大流星。尾跡長五丈。光芒照地。至右攝提西三尺滅。

十一年正月壬辰。夜有流星長二丈余。出天井之西。有尾跡。

十三年七月庚寅。有星色白。尾長一丈五尺。東南入濁。八月己未。東方一大流星。其色赤。西流至危滅

十五年五月己亥。西北有大流星。長二丈余。出北斗魁南。抵軒轅而滅。

其年七月癸亥。有大流星出鉤陳南。至婁北滅。

長慶元年正月丙辰。南方有大流星。色赤。尾有跡。長三丈。光明照地。出狼星北三尺。東北流至七星南三尺滅。其年七月己丑。東方有大流星。色黃。有尾跡長六七丈。光明照地。出西北。西流至羽林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