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二十七



二十年十月十二日。自東都幸太原。至太行阪。路隘椑車。問左右曰。車中何物。左右奏曰。禮。天子出則載椑車以從。先王之制也。上曰。焉用此。命焚之。(天子出。從旡椑車。自此始也。)

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敕。兩京行幸。緣頓所須。應出百姓者。宜令每頓取官錢一百千。又作本取利充。仍令所由長官專勾當。不得抑配百姓。

貞元三年十二月。上獵於新店。幸野人趙光奇家。問曰。百姓樂乎。對曰。不樂。上曰。仍歲頗稔。何不樂乎。對曰。蓋由陛下詔令不信於人。所以然也。前詔雲。於兩稅之外。悉無他徭。今非兩稅。而誅求者殆過之。後詔雲。和糴於百姓。曾不識一錢而強取之。始雲所糴粟麥。納於道次。今則遣致於京西。破產奉役。不能支也。百姓愁苦如此。何有于樂乎。雖頻降優恤之詔。而有司多不奉之。亦恐陛下深在九重。未之知也。上感異之。因詔復除其家。

七年七月。幸章敬寺。賦詩曰。招提邇皇邑。復道連重城。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禪扃。嘗聞大仙教。清淨終無生。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意識本非悅。含毫空復情。百寮畢和。亦書於壁。其後。京兆尹薛妗G胍隕鮮序。皇太子書。刻於石而填之以金。從之。

十二年四月。左右十軍使奏雲。鑾駕去冬巡幸諸營。於銀台門外立石碑。以紀聖跡。可之。其碑立於亭子門外。高二丈二尺。

元和十五年六月。時以皇太后居興慶宮。穆宗皇帝與六宮侍從。回幸左神策軍。賜物有差。自後凡三日一幸左右神策軍。及晨輝樓。九仙望仙等門。觀角牴諸戲。其年七月。幸安國寺。觀盂蘭會。

其年八月。幸勤政樓。問人疾苦。九月。幸魚藻池。大張樂。觀競渡。

十一月二十日。將幸華清宮溫湯。宰臣疏請罷行。御史大夫李絳。率百寮與常侍崔元略等又疏諫。三請不從。又伏延英門。及暮方退。二十一日。上以天未辨色。由復道而往。即日還宮闕。

十二月。幸右軍擊鞠。遂畋於城西。

長慶二年十月。上由復道幸鹹陽。止於善因佛寺。施僧錢百萬。縣令絹百尺。其年十一月。太后幸華清宮石瓮寺。命景王率禁軍五百騎侍。翌日。上幸華清宮。迎太后。遂狩於驪山。

四年二月。上初聽政。群臣展入閣之儀。退朝。幸飛龍廄。

寶曆二年二月。將幸東都。敕檢修東都已來舊行宮。上自臨御以來。常欲東幸。宰臣等?不諫。上意益堅。常正色謂宰臣曰。朕去意已定。李逢吉頓首言曰。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一家。何往不可。臣等以為不可者。以干戈未甚●。邊鄙未甚寧。竊恐人心動搖。伏惟稍回聖慮。天下幸甚。上竟不聽。乃命檢計。人情大擾。百執事相繼獻疏。亦不省。會裴度自興元入朝。因別對奏雲。國家建立都邑。蓋備巡遊。然自艱難已來。此事遂絕。今東都宮闕。營壘廨宇。悉已荒廢。陛下必欲行幸。亦須緩緩修葺。上曰。如卿言。即不去亦得。何止後期遂罷行計。其年三月。上幸魚藻宮。觀競渡。六月。幸凝碧池觀魚。

太和四年七月。幸梨園會昌殿。觀新樂。

九年八月。幸左軍龍首殿。因幸梨園會含光殿。大合樂。

開成元年三月。幸龍首池。觀內人賽雨。因賦暮春喜雨詩曰。風雲喜際會。雷雨遂流滋。薦幣虛陳禮。動天實精思。漸浸九夏節。復在三春時。霢霂垂朱闕。飄颻入綠墀。郊垧既沾足。黍稷有豐期。百辟同康樂。萬方佇雍熙。

大中十一年正月。車駕將幸華清宮。時兩省官進狀論奏。乃下詔曰。朕以驪山近宮。貞聖廟貌。未曾修謁。聽政之暇。或議一行。蓋崇禮敬之心。非以盤游為事。卿等援經據古。列狀獻章。深睹盡忠。已允來請。

鹹通十二年五月。幸安國寺。賜講經僧沈香高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