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三十七



禮儀使

高祖禪代之際。溫大雅與竇威陳叔達。參定禮儀。自後至開元初。參定禮儀者。並不入銜。無由檢敘。

開元九年正月。韋絛除國子司業。仍知太常禮儀事。至二十三年二月。凡四改官。至太常卿並帶禮儀事。

又至天寶九載正月。除太子少師。方罷禮儀事。

天寶九載正月。置禮儀使。以太子左庶子韋述為之。至十五載六月。更不改易。

至德二載閏八月二十九日。御史中丞崔器。除兼戶部侍郎。知禮儀事。至乾元元年四月。太常少卿王璵。兼知禮儀事。其月十八日。除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禮儀祠祭等使。二年九月七日。太常少卿於休烈。除工部侍郎。充禮儀使。

廣德元年。太常卿杜鴻漸。充禮儀使。

永泰二年八月十三日。禮部尚書裴士淹。除禮儀使。

大曆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敕停禮儀使事。歸太常。至七年正月十九日。復置使。以太常卿楊綰為之。

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吏部尚書顏真卿。除禮儀使。建中元年停。自後不置。每有南郊大禮。權置使。畢日停。

服紀上

貞觀十四年。太宗嘗從容謂禮官曰。同爨尚有緦麻之恩。而嫂叔無服。又舅之與姨。親疏相似。而服紀有殊。理未為得。宜集學者詳議。余有親重而服輕者。亦附奏聞。秘書監顏師古議曰。竊以舊館脫驂。尚雲出涕。鄰里有殯。且輟巷歌。況乎昆季之親。嚴親是奉。夫之昆季。資業本同。遂乃均諸百姓。絕於五服。當其喪沒。闔門縞素。己獨晏然。元黃不改。靜言至理。殊匪宏通。無益防閒。實開偷薄。相為制服。孰謂非宜。又外氏之親。俱緣於母。姨舅一例。等屬齊尊。姨既小功。舅乃緦麻。曲生異義。茲亦未安。愚謂昆季之妻。服當五月。夫之昆弟。鹹亦如之。為舅小功。同於姨服。則親疏中節。名數有倫。至如舅姑為婦。其服太輕。冢婦止於大功。眾婦小功而已。但著代之重。名義特崇。饋奠之勤。誠愛兼極。略其恩禮。有虧慈惠。猶子之婦。普服大功。己子之妻。翻成減降。今謂冢婦周服。眾婦大功。既表授室之親。又答執笄之養。叔仲之後。諸婦齊同。則周給齊平。更無窒礙矣。侍中魏徵。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與禮官定議曰。夫親族有九。服紀有六。隨恩以厚薄。稱情以立文。原夫舅之與姨。雖為同氣。權之於母。輕重相懸。何則。舅為父之本宗。姨乃外戚他族。考之經典。舅誠為重。故周王念齊。每稱舅甥之國。秦伯懷晉。實切渭陽之詩。今在舅服止一時。為姨居喪五月。循名責實。逐末棄本。蓋古人之情。有所未達。今之損益。實在茲乎。禮記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嫂叔之無服。蓋推而遠之也。禮繼父同居。則為之期。未嘗同居。則不為服。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或曰。同爨緦麻。然則繼父之徒。並非骨肉之親。服重由乎同爨。恩輕在乎異居。故知制服雖繫於名。蓋亦緣恩之厚薄者也。或有長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勞鞠養。情若所生。分飢共寒。契闊偕老。譬同居之繼父。方他人之同爨。情義之深淺。寧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愛之同於骨肉。及其死也。則曰推而遠之。求之本源。深所未喻。推而遠之為是。則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為是。則不可死而同行路。重其生而輕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終。稱情立文。其義安在。今謹按曾祖父母。舊服齊衰三月。請加為齊衰五月。嫡子婦舊服大功請加為期。眾子婦舊服小功。今請與兄弟子婦同為大功九月。嫂叔舊無服。今請服小功五月。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舊服緦麻。請與從母同服小功。制曰。可。

二十三年五月。禮部尚書許敬宗奏言。伏奉遺詔。臣下喪服。以日易月。皆從三十六日之限。但大行在殯。皇帝主喪。山陵事畢。方釋衰絰。依禮。近臣君服斯服。敢緣斯義。請延至?畢後除。從之。

顯慶元年九月二十九日。修禮官長孫無忌等奏曰。依古喪服。甥為舅緦麻。舅報甥亦同此制。貞觀年中。八座議奏。舅服同姨小功五月。而今律疏舅報於甥。服猶三月。謹按傍親之服。禮無不報。己非正尊。不敢降之也。故甥為從母五月。從母報甥小功。甥為舅緦麻。舅亦報甥三月。是其義矣。今甥為舅。使同從母之喪。則舅宜進甥。以同從母之報。修律疏人。不知禮意。舅報甥服。尚止緦麻。於例不通。理須改正。今請修改律疏。舅報甥亦小功。又曰。庶母。古禮緦麻。新禮無服。謹按庶母之子。即是己之昆季。昆季為之杖期。而己與之無服。同氣之內。吉凶頓殊。求之禮情。深非至理。今請依典故為服緦麻。制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