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議》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六〕 若受財 「財」上原有「贓」字。按:「贓」「財」含義不同,不應連用,且本條律文即作「受財」、「不受財」,「贓」字衍,今從宋刑統刪。

〔七〕 三人證虛 「三」原訛「二」,據宋刑統改。按:本書卷三十斷獄律「疑罪」條注云「疑罪,謂虛實之證等,是非之理均」;此既雲「是名疑罪」,則證實者三人,證虛者亦當三人也。

〔八〕 疏議曰其於律得相容隱 按:自此十字至「然後拷掠故」原為一頁,其版刻字體異於他頁,格式亦不相同,疑為本補配。

〔九〕 諸囚在禁妄引人為徒侶者 「諸」原脫,「侶」原訛「似」,據元大字本、文化本、岱本、律附音義、宋刑統補改。下作「似」者逕改不具校。

〔一0〕諸應訊囚者 「諸」原脫,據元大字本、文化本、岱本、律附音義、宋刑統補。

〔一一〕於所監守犯姦 「所」原脫,據文化本補。

〔一二〕若訊未畢 「訊」原訛「拷」,據唐六典刑部郎中員外郎條注、通典一六八引令文改。

〔一三〕其被殺被盜家人及親屬告者 「家人及」原誤倒作「及家人」,據文化本乙正。按:本條疏文雲「其被殺被盜之家,若家人及親屬告者」。

〔一四〕家人及親屬言告者 岱本、宋刑統「言告」作「告言」。

〔一五〕以故致死者 「者」原脫,據文化本補。按:本條疏文亦作「致死者」。

〔一六〕小頭一分五釐 宋刑統作「小頭一分半」。按:唐六典刑部郎中員外郎條注、通典一六八、舊唐書刑法志引令亦作「小頭一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