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議》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254 諸部曲、奴婢謀殺主者,皆斬。謀殺主之期親及外祖父母者,絞;已傷者,皆斬。

【疏】議曰:稱部曲、奴婢者,客女及部曲妻並同。此謂謀而未行。但同籍良口以上,合有財分者,並皆為「主」。謀殺者,皆斬,罪無首從。「謀殺主之期親」,為別戶籍者及外祖父母者,絞,依首從科。「已傷者皆斬」,謂無首從。其媵及妾,在令不合分財,並非奴婢之主。

255 諸妻妾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流二千里;已傷者,絞;已殺者,皆斬。部曲、奴婢謀殺舊主者,罪亦同。故夫,謂夫亡改嫁。舊主,謂主放為良者。餘條故夫、舊主,準此。

【疏】議曰:「妻妾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流二千里;已傷者,絞」,並據首從科之。「已殺者,皆斬」,罪無首從。謂一家之內,妻妾寡者數人,夫亡之後,並已改嫁,後共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俱得斬刑。若兼他人同謀,他人依首從之法,不入「皆斬」之限。部曲、奴婢謀殺舊主,稱「罪亦同」者,謂謀而未殺,流二千里;已傷者,絞;已殺者,皆斬。注云「故夫,謂夫亡改嫁。舊主,謂主放為良者」,妻妾若被出及和離,即同凡人,不入「故夫」之限。其「舊主」,謂經放為良及自贖免賤者。若轉賣及自理訴得脫,即同凡人。「餘條故夫、舊主準此」,謂「毆詈」、「告言」之類,當條無文者,並準此。

256 謀諸殺人者,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從而加功者,絞;不加功者,流三千里。造意者,雖不行仍為首;僱人殺者,亦同。

【疏】議曰:「謀殺人者」,謂二人以上;若事已彰露,欲殺不虛,雖獨一人,亦同二人謀法,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從而加功者,絞」,謂同謀共殺,殺時加功,雖不下手殺人,當時共相擁迫,由其遮遏,逃竄無所,既相因藉,始得殺之,如此經營,皆是「加功」之類,不限多少,並合絞刑。同謀,從而不加功力者,流三千里。「造意者」,謂元謀屠殺,其計已成,身雖不行,仍為首罪,合斬。餘加功者,絞。注云「僱人殺者,亦同」,謂造意為首,受僱加功者為從。

即從者不行,減行者一等。餘條不行,準此。

【疏】議曰:謂謀殺人,從者不行,減行者一等,合徒三年。注云「餘條不行,準此」,餘條謂「劫囚傷人」及「謀殺緦麻以上尊長已傷」之類,從者不行,亦減一等。其有發心謀殺即皆斬者,同謀不行,不在減例。謂謀殺期親尊長,同謀不行,亦得斬罪。

257 諸劫囚者,流三千里;傷人及劫死囚者,絞;殺人者,皆斬。但劫即坐,不須得囚。

【疏】議曰:犯罪之人,身被囚禁,兇徒惡黨,共來相劫奪者,流三千里。若因劫輕囚傷人,及劫死囚而不傷人,各得絞罪,仍依首從科斷。因劫囚而有殺人者,皆合處斬,罪無首從。注云「但劫即坐,不須得囚」,謂以威若力強劫囚者,即合此坐,不須要在得囚。

若竊囚而亡者,〔七〕與囚同罪;他人、親屬等。竊而未得,減二等;以故殺傷人者,從劫囚法。

【疏】議曰:謂私竊取囚,因即逃逸。與囚同罪者,謂竊死囚,還得死罪;竊流徒囚,還得流徒罪之類。〔八〕假使得相容隱,亦不許竊囚,故注云「他人、親屬等」。「竊而未得,減二等」,謂竊計已行,未離禁處者,減所竊囚罪二等。〔九〕謂未得死囚者,徒三年;未得流囚者,〔一0〕徒二年半之類。若因竊囚之故而殺傷人者,即從「劫囚」之法科罪。

問曰:父祖、子孫見被囚禁,而欲劫取,乃誤殺傷祖孫,或竊囚過失殺傷他人,各合何罪?

答曰:據律:「劫囚者,流三千里;傷人及劫死囚者,絞;殺人者,皆斬。」據此律意,本為殺傷傍人。若有誤殺傷被劫之囚,止得劫囚之坐;若其誤殺父祖,論罪重於劫囚,既是因誤而殺,須依過失之法;其因竊囚過失殺傷他人者,下條雲「因盜而過失殺傷他人者,以鬥殺傷論。至死者,加役流」。既竊囚之事類因盜之罪,其有過失,彼此不殊,殺傷人者,亦依鬥殺傷人論,應至死者從加役流坐。其有誤殺傷本法輕於「竊囚未得」者,即從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