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九十 邊防六



大唐貞觀三年,南會州都督府鄭元鸘遣使招諭,其酋長細封步賴舉部內附,亦自入朝,列其地為軌州,拜步賴為刺史,其後諸部相次內附,列其地為崌、奉、岩、遠四州,各拜首領為刺史。

○白蘭

白蘭,羌之別種,周時興焉。東北接吐谷渾,西至叱利摸徒,南界那鄂。風俗物產與宕昌同。周武帝保定元年,朝獻使至。  

○吐蕃

吐蕃在吐谷渾西南,不知有國之所由。或云:禿髮利鹿孤有子樊尼,其主鱣檀為乞伏熾盤所滅,樊尼率餘種依沮渠蒙遜,其後子孫西魏時為臨松郡丞(今張掖郡張掖縣界。)與主簿,皆得眾心,因魏末中華擾亂,招撫群羌,日以強大,遂改姓為窣(蘇骨反)〈孛夂〉野,至今故其人號其主曰贊府,貴臣曰主簿。又或云:始祖贊普自言天神所生,號鶻堤悉補野,因以為姓。(窣〈孛夂〉野與悉補野言訛,其實一也。或雲本姓棄蘇農也。)

其國出鄯城五百里,過烏海,入吐谷渾部落彌多彌、蘇毗及白蘭等國,至吐蕃界。其國風雨雷雹,每隔日有之。盛夏節氣如中國暮春之月。山有積雪,地有冷瘴,令人氣急,不甚為害。

其俗重漢繒而貴瑟瑟,男女用為首飾。其君長或在跋布川,或居邏娑川,有小城而不居。坐大氈帳,張大拂廬,其下可容數百人。兵衛極嚴,而衙府甚狹。俗養牛羊,取乳酪供食,兼取毛為褐而衣焉。不食驢馬肉,以麥為麨。人死,殺牛馬以殉,取牛馬頭積累於墓上。其墓正方,累石為之,狀若平頭屋。其臣與君自為友,號曰共命人,其數不過五人。君死之日,共命人皆日夜縱酒,葬日,於腳下針,血盡乃死,便以殉葬。又有親信人,用刀當腦縫鋸,亦有將四尺木,大如指,刺兩肋下,死者十有四五,亦殉葬焉。設官,父死子代,絕嗣即近親襲焉。非其種類,輒不相伏。其官章飾有五等:一謂瑟瑟,二謂金,三謂金飾銀上,四謂銀,五謂熟銅。各以方圓三寸,褐上裝之,安膊前,以辨貴賤。法令嚴肅。兵器有弓、刀、楯、槊、甲、胄。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人馬俱披鎖子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其戰必下馬列行而陣,死則遞收之,終不肯退。槍細,而長於中國者。弓矢弱而甲堅。人皆用劍,不戰亦負劍而行。其驛以鐵箭為契,其箭長七寸,若急驛,膊前加著一銀鶻。有草名速古芒,葉長二寸,狀若斜蒿。有鼠,尾長於常鼠。其國禁殺鼠,殺鼠者加其罪。有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圓七十里,東南流入蠻,與蠻西洱河合流而東,號為漾鼻水。又東南出,會川為瀘水焉。自赤嶺至邏娑川,絕無大樹木,唯有楊柳,人以為資。置大論,以統理國事。無文字,刻木結繩為約。徵兵用金箭。寇至舉燧。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用羊、狗、彌猴。)三年一大盟。(用人、馬、牛、驢。)以麥熟為歲首。其國都號為邏娑城。用法嚴整,議事則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此其所以能強且久也。重壯賤老,母拜於子。重兵死,惡病終,以累代戰沒者為甲門。臨陣奔北者,懸狐尾於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其贊普弄贊,雄霸西域。隋開皇中,其主論贊索弄贊都牂牁西疋播城已五十年矣。國界西南與婆羅門接。自大唐初,已有勝兵數十萬,號為強國。男女皆辮髮氈裘,以赬塗面。無器物,以手捧酒而飲之。屈木令圓,以皮作底,就中而食。俗多金及小馬。党項、白蘭諸部及吐谷渾、西域諸國鹹畏懼之。

至其主棄蘇農贊,貞觀十五年正月,以宗室女封文成公主,降於吐蕃贊普,命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之。贊普親迎於河源,見王人,執子婿禮甚謹。睹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媿沮之色,謂所親曰:"我祖父未有通婚大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當築一城,以夸後代。"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高宗初,封賨王。

蘇農死,其子早卒,以孫代立,號乞梨拔布,幼小,大相祿東贊攝知國事,總章中,以兵臨吐谷渾。吐谷渾告急。鹹亨中,高宗令將軍薛仁貴、郭待封等率眾十餘萬伐之,至大非川,為大論欽陵所敗,因遂滅吐谷渾。欽陵姓薛氏。其父祿東贊頗曉兵術,吐蕃贊府以國事委之,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併兼諸羌,雄霸西土,東贊有力焉。有子五人。及東贊死,欽陵兄弟復專其國。上元中,寇鄯、廓等州。儀鳳三年,遣工部尚書劉審禮為洮河軍總管,率兵十八萬以討之,戰於青海,軍敗,沒於陣。調露二年,中書令李敬玄戰於大非川,又敗績。續遣黑齒常之襲擊,破之。武太后如意初,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