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十九 禮七十九 開元禮纂類十四 吉禮十一



前祀一日,奉禮郎設祀官公卿位於山下封祀壇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上,一位於東陛之南,西向,一位於西陛之南,東向。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協律郎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當壇北向。

設從祀之官位:三師位於懸南道東,諸王位於三師之東,俱北面西上。介公、酅公位於道西,北面東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執事之南,東方諸州刺史縣令又於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向,俱以北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值文官,皇親五等以上、諸親三等以上於武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東向。諸州使人位於內壝南門之外道西,重行東面,皆以北為上。設諸國客使位於內壝南門之外,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每國異位,重行北向,以西為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每國異位,重行北面,以東為上。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各於文武官後。(禪儀:奉禮設御位於壇東南。設祀官位於內壝東門外道南,分獻官於祀官南,執事者位於其後。設御史位二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陪後。設奉禮位於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協律郎於壇上,太樂令於北懸間,並如常。設望瘞位於壇東北。從祭官於執事南,皇親又於南,諸州刺史縣令又於南,蕃客又於南。介公、酅公於內壝西門外道南,武官於後,蕃客於武官南。設門外位於東西壝門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

設牲榜於山下封祀壇之外,當門西向。蒼牲一居前,(正座。)又蒼牲一;(配座。)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黃牲一,次白牲一,次玄牲一;(以上五方帝座。)又青牲一,(大明。)又白牲一,(夜明也。禪禮,設牲榜於東壝外如式,正座黃牲一,居前;配座黃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一,在南少退。)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設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設昊天上帝酒樽於圜台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於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於南陛之東,北面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皆於昊天上帝酒樽之東,北向西上。其山下封祀壇設五帝日月,俱太樽二,在神座之左。其內官每陛間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間各壺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陛間各概樽二於內壝之內,眾星每道間各散樽二於內壝之外。凡樽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五帝日月以上之樽置於坫,內官以下樽俱籍以席,皆加勺冪,設爵於樽下。禪儀,設皇地祇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正座樽東,北向西上。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鎮海瀆俱山樽二,山林川澤各蜃樽二,丘陵以下各散樽二,皆於壇下,皆加勺冪。)

設罍洗各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分獻罍洗篚冪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執樽罍篚冪者各於樽罍篚冪之後。各設玉幣之篚於壇之上下樽坫之所。

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山上圜台之上北方,南向,以三脊茅為神籍。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神位皆於座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設五天帝、日月神座於山下封祀壇之上,青帝於東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東,黃帝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大明於東陛之南,夜明於西陛之北,席皆以稿秸。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之座於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各依方面,凡席皆內向,其內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內,差在行位前。設二十八宿及中官之座於第三等亦如之。布外官席位於內壝之內,眾星席位於內壝之外,各依方次。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禪禮:神位:皇地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睿宗大聖真皇帝座於東方,西面,席以莞。神州於第一等東南方,席以稿秸。岳鎮以下於內壝內,各於其方,嵩岳以下於壇西南,俱內向,席皆以莞。)所司陳其異寶及嘉瑞等於樂懸之北東西廂。(禪禮無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