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九十九 邊防十五



隋大業元年,突厥處羅可汗擊鐵勒諸部,厚其稅斂,又猜忌薛延陀等,恐為變,遂集其魁帥數百人,盡誅之。由是一時反叛,拒處羅,遂立俟利發、俟斤契弊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居貪汗山,復立薛延陀內俟斤字也咥為小可汗。處羅既敗,莫何始大焉,甚得眾心,為鄰國所憚,伊吾、高昌、焉耆諸國悉附之。

其俗大抵與突厥同,唯丈夫婚畢,便就妻家,待產乳男女然後歸,此其異也。

○薛延陀

薛延陀,鐵勒之別部也,(前燕慕容俊時,匈奴單于賀剌頭率部三萬五千來降,延陀蓋其後。)與薛部雜居,因號薛延陀。可汗姓壹利吐氏,代為強族。初蠕蠕之滅也,並屬於突厥,而部落中分,在郁督軍山者,東屬於始畢;在貪汗山者,西屬於葉護,其主夷男,於大唐貞觀中遣使朝聘,封為毗伽可汗,居大漠之北,俱淪水南,去長安萬四千餘里。後鐵勒仆骨、同羅共擊薛延陀,大敗之。太宗以其破亡,遣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道安撫使。

初,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遣使請婚,太宗許以女妻之,徵可汗備親迎之禮,詔幸靈州與之禮會。延陀先無府藏,調斂其國,且行萬里,既涉沙磧,無水草,而羊馬多死,遂後期。太宗於是停幸靈州。既而聘羊馬損耗將半,於是反其使者。群臣或雲,許公主以妻延陀,邊境得以休息,納其獻聘,不可失信於蕃人,宜在速成。太宗曰:"君等知古而不知今。昔漢家匈奴強而中國弱,所以厚飾子女,嫁與單于。今中國強而北狄弱,漢兵千人堪擊其數萬。延陀所以扶服稽顙、恣我所為、不敢驕慢者,以新得立為君長,雜居非其本屬,將倚大國,用服其眾。彼同羅、仆骨等十餘部落,兵各數萬,足制延陀;所以不敢發者,以延陀為我所立,懼中國也。若今以女妻之,大國子婿,增崇其禮,深結黨援,雜姓部落,更尊服之。夷狄人豈知恩義,微不得意,勒兵南下,所謂養獸自噬也。今不與其女,使命頗簡,諸姓部落知吾棄之,其爭擊延陀必矣。"既而李思摩數侵掠之。延陀復使突利失寇定襄,掠百姓,太宗遣英國公李勣援之,虜已出塞而還。太宗以璽書責讓之,可汗乃遣使致謝,復請發兵助軍,太宗優詔答而止焉。  

○仆骨

仆骨,鐵勒之別部,習俗與突厥略同。在多濫葛東境,勝兵萬餘,與同羅宿敦鄰好,最居北偏。先臣於頡利,苦頡利亂政,後附薛延陀。大唐貞觀中,遣使朝貢。及延陀之滅也,其大酋婆匐、俟利發歌藍伏延詣闕內附。

○同羅

同羅者,鐵勒之別部也。在薛延陀之北,去長安萬七千五百里,戶萬五千,俗與突厥略同。初臣突厥,苦頡利之政亂,太宗時,其酋俟利發時健啜遣使內附。中閒無聞。洎天寶初,其酋帥阿布思以萬餘帳來降,處之朔方河南之地,給其廩食,每歲仍費繒絮數十萬段,其河曲郡縣倉廩為之空虛。至十年背叛,劫掠諸姓部落,遂還漠北。尋為回紇所破,黨眾離散。阿布思後奔葛邏祿,北庭節度程千里購之以獻,戮於京師。

○都波

都波者,鐵勒別種。南去回紇十三日行。分為三部,自相統攝。結草為廬,無牛羊,不知耕稼。土多百合草,取其根以為糧,兼捕魚射獵為食,而衣貂、鹿之皮,貧者緝鳥羽以為服。婚姻,富者以馬,貧用鹿皮及草根為聘禮。死亡以木櫃盛屍,置山中,或懸於樹上,送葬哭泣略與突厥類。莫知四時之候。國無刑罰,偷盜倍徵其贓。大唐貞觀二十一年,遣使朝貢。

○拔野古

拔野古者,亦鐵勒之別部。在仆骨東境,勝兵萬餘。其地豐草,人皆殷富。其酋俟利發屈利失,貞觀二十一年舉其部來降。其地東北千餘里曰康乾河,有松木入水,二年乃化為石,其色青,有國人居住,其人謂之"康乾石"。其松為石以後,仍似松文。人皆著木腳,冰上逐鹿。以耕種射獵為業。國多好馬,又出鐵。風俗與鐵勒同,言語稍別。

○多濫葛

多濫葛在薛延陀東界,居近同羅水,勝兵萬人。自古未通中國。其大酋、俟斤多濫葛共率所部朝見。